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离体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生根试法测定了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7×10~(-4)~7×10~(-1)mmol/L的5-氟尿嘧啶和3.5×10~(-4)~1.05×10~(-2)mmoL/L的环已亚胺明显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0.1~1.0mmol/L的钒酸钠显著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2×10~(-4)~2×10~(-1)mmol/L的2,3,5-三碘苯甲酸也明显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钾诱导的生根与IAA诱导的生根密切相关,有可能钾对生根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影响内源IAA的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2.
以巨桉优良无性系EG5和GL1组培苗为材料,在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005、0.01、0.05、0.10、0.20 mg.L-1的油菜素内酯,研究其对桉树组培苗中不定根的诱导、茎的生长以及茎基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对巨桉无性系EG5的生根率和苗高具有显著影响,无性系EG5在含有0.005 mg.L-1油菜素内酯的生根培养基中达到最高为76.6%的生根率,同时组培苗的苗高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对于巨桉无性系GL1,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油菜素内酯达到最高为88.3%的生根率,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苗高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发现油菜素内酯明显抑制了无性系EG5不定根的根长,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根长逐渐变短;而根条数表现为低浓度时无显著影响,在高浓度时显著性降低,且油菜素内酯对侧根的诱导和分化不起作用。另外通过对无性系EG5生根植株基部的组织切片和化学染色分析表明,油菜素内酯在0.10 mg.L-1时能促进桉树基部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的分化,这可能是抑制不定根诱导和分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揭示涝渍胁迫下白花鬼针草与其本地近缘种金盏银盘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差异。[方法]研究对照和涝渍胁迫下白花鬼针草和金盏银盘株高、新生不定根数目、净光合速率(Pn)、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叶面积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涝渍胁迫后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比本地种金盏银盘保持了更高的株高、新生不定根数目和PnP<0.01),更高的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叶面积(P<0.05)。涝渍胁迫10 d内,白花鬼针草根系活力和光系统II最大光量子产量显著高于金盏银盘(P<0.05),涝渍胁迫20 d后2物种的2个参数趋于一致,这些结果表明涝渍对白花鬼针草生长的负面影响较小。涝渍胁迫前期更快的不定根生长速度和更高的根系脱氢酶活力可缓解涝渍对白花鬼针草的胁迫,减少了涝渍对光合系统的破坏,使其保持更高的Pn,从而有助于白花鬼针草保持更高的生长速率,是白花鬼针草耐受涝渍的生理机制。[结论]与本地近缘种金盏银盘相比,短期涝渍可使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形成生长优势,华南地区雨季短期集中降水所形成的土壤涝渍有利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降水不平衡性可能会加剧白花鬼针草在华南地区的入侵。  相似文献   
104.
薄层培养下菊苣花梗不定根原基发生之前,IAA含量急剧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iPA含量在不定根原基出现后上升,随后也快速下降;DHZ+DHZR在原基形成前含量一直在下降,原基形成后,含量稍有上升/而Z+ZR含量始终在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05.
白花泡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高峰,而成年型材料中IAA和CTK含量的高峰则在第4天出现.两种类型切段根原基出现的时间都与其内源IAA和CTK的高峰一致.幼年型材料的内源ABA含量在第4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成年型材料中内源ABA则逐步下降.成年型和幼年型材料中RNA的变化相同,在诱导的第2天稍有下降,随后显著增加.结果显示,不定根的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芒果生长素反应因子类蛋白的cDNA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SSH法获得了一个与不定根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生长素反应因子(ARF)类蛋白具有较大的同源性,因此将它命名为MiARF。用所设计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3′RACE扩增获得包含完整读码框架(ORF)的MiARF1(GenBank登录号为AY255705)和MiARF2(GenBank登录号为AY300808)。MiARF1全长为3272bp,其中,ORF含2523bp,5′非翻译区(5′UTR)含285bp, 3′非翻译区(3′UTR)含464bp。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BAB10162)的ID值为64%, E值为0,在DNA结合区域(DBD)、III和IV区域的同源性更高,ID值均大于80%。MiARF2cDNA全长为1474bp,其中ORF含981bp,5′非翻译区含285bp, 3′非翻译区含208bp,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BAB10162)的ID值为84%,E值为e-151。 MiARF2仅具有DBD保守区并与MiARF1的基本相同,但缺乏III和IV区域。Virtural Northern 杂交表明:MiARF2在生根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 而在非生根的组织中未见表达;MiARF1在生根及非生根的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7.
刘铭  刘霞  孙然  李玉灵  杜克久 《植物学报》2018,53(6):764-772
多氯联苯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表明多氯联苯具有毒物兴奋效应, 但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以毛白杨(Populous tomentosa)组培苗为材料, 探讨3 mg·L-1 Aroclor1254对不定根分化、植物激素水平、与生长素相关的P009g125900P006g142600P002g222700基因表达、与细胞分裂素相关的P005g2489P005g237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Aroclor1254可促进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分化, 缩短不定根初根时间与分化率达100%的时间, 提高不定根数目; 在不定根诱导期, 用Aroclor1254单独诱导, IAA/(ZR+dhZR)比值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 P006g142600P002g222700P009g125900P005g2489P005g2376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IBA单独诱导下各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为验证Aroclor1254是否具有生长素效应, 以玉米(Zea mays)和转生长素报告基因DR5::GUS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 观察Aroclor1254对胚芽鞘生长及DR5::GU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一定浓度的Aroclor1254对胚芽鞘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可诱导生长素报告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表明, 多氯联苯类化合物Aroclor1254虽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但具有毒物兴奋效应, 在一定浓度下具有类似生长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8.
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水稻根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长素极性运输(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极性发育和模式建成中起重要作用。采用2种PAT抑制剂TIBA(2,3,5-triiodobenzoic acid)和HFCA(9-hydroxyfluorene-9-carboxylic acid)处理水稻(Oryza sativa 1.cv.Zhonghua)幼苗,结果表明:PAT影响水稻根发育包括主根的伸长、侧根的起始和伸长以及不定根的发育。PAT的抑制导致主根变短、侧根和不定根数目减少。外源附加生长素(NAA)可以部分恢复不定根的形成但不能恢复侧根的形成,表明在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上可能具有不同的机制。切片结果表明,30μmol/L TIBA处理后并不完全抑制侧根原基的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基部的运输在水稻不定根的起始和伸长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柃木插条不定根原始体为诱生根原始体;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与髓射线的交叉区域。插条的韧皮部存在较连续的排列成环状的厚壁纤维细胞,茎内无生根原基。柃木插条的这些结构特征可能与柃木插条生根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在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组织培养生根培养阶段以柠檬酸、丙酮酸钠、乙酸钠、L-酪氨酸、L-苯丙氨酸、赖氨酸为前体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观测外植体生根情况并测定甲素含量。结果表明,丙酮酸钠3.0 mg·L~(-1)在光照条件及乙酸钠1.0 mg·L~(-1)在黑暗条件培养中可获得最大的不定根量,赖氨酸1.0mg·L~(-1)在光照条件及L-酪氨酸1.0 mg·L~(-1)在黑暗条件中培养可获得较高含量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