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苗期电导、电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1994年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到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对幼苗进行PEG水分胁迫处理后,分别进行电阻、电导测试,发现不同样点的一年生羊草的电阻、电导对PEG水分胁迫在时间和浓度上的反应是不同的。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羊草按电阻或电导的变化情况都可分成3大类,且所得结果相同:其中来自吉林和定位站的羊草最抗旱,阿旗与西乌旗的次之,谢尔塔拉的则最不耐旱,这与它们对各自自然生境的适应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2.
李钦章  雷丹青 《蛇志》1997,9(4):29-32
观察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眼镜蛇毒分离和鉴定效果。方法等电聚焦电泳和氨基酸分析法。结果幼龄雄性眼镜蛇毒区带数远比成年者多,其氨基酸组成亦有不同。结论幼龄蛇与成年蛇蛇毒所含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
不同培肥措施对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经过4年不同培肥措施后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间作三叶草以及全施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均有明显提高;全年土壤微生物量碳年变化都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且在不同时期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不同;与对照(CK)相比,稻草覆盖 100%有机肥(T1)、稻草覆盖 75%有机肥 25%化肥(T2)、稻草覆盖 50%有机肥 50%化肥(T3)、稻草覆盖 25%有机肥 75%化肥(T4)、100%化肥(T5)和间作三叶草 不施肥(T6)土壤微生物量碳全年平均值分别高出17.05%、32.38%、32.05%、24.30%、26.23%和24.63%,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活性有机质、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全量投入有机物料相比,有机物和化肥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酶及养分的影响,选择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相同的4种人工林(连香树[CJ]、油松[PT]、落叶松[LK]和华山松[PA])为研究对象,以落叶灌丛(QC)为对照,比较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造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人工造林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2)造林也明显影响了土壤养分,与对照林地相比,除CJ人工林土壤中磷(P)略高外,造林地土壤有机碳(TOC)、氮(N)、水可提取有机碳(WEOC)和氮(WE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均降低;(3)不同的人工林树种之间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CJ和LK人工林土壤C、N、P及相关酶活性明显不同于PT和PA人工林;(4)土壤酶与养分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除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反应较迟钝外,其它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综合分析表明,在川西地区选择高密度单一树种造林并没有改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该地区选择落叶或阔叶树种造林可使土壤肥力恢复。  相似文献   
85.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枯菌进行色谱表征。青枯菌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通过对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青枯菌细胞浓度、发酵液pH值、细胞表面黏附的胞外酸性多糖(EPSⅠ)含量与青枯菌色谱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8h时,青枯菌运动能力强,细胞表面EPSⅠ少,吸附力弱,绝大多数菌体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形成峰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黏附的EPSⅠ量增多,与树脂吸附力增强,保留时间延长。因此分析3个色谱峰的形成与青枯菌的运动性、以及细胞表面EPSⅠ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作用有关。并通过比较3个色谱峰青枯菌细胞表面EPSⅠ含量的差异和观察青枯菌经过4%甲醛固定处理后色谱行为的变化加以进一步验证。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完整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6.
3.菌株传递遗传信息的潜力 A.在允许条件下共接合受体能力: 嵌合质体的接合传递很可能是无性繁殖的DNA逸出和永久存活下去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把它与X1776、其衍生菌和原始菌株进行五百多次的接合,以评价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受体和给体的能力。要做这些实验,可采用22个不同的接合质体(代表15个不同的不相容性群)。  相似文献   
87.
重组DNA技术的新进展已为研究特定的动物基因开辟了一条进途径。由于几个理由,我们选择了胶原蛋白基因作为研究基因结构和调节的模型。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组有趣的蛋白质,在动物组织中,这些蛋白质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份,其主要功能是为细胞之间相互接触提供一个结构骨架。  相似文献   
8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患者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 μg?kg),小剂量组给予患者0.1 μg/(Kg?min)瑞芬太尼,中剂量组给予患者0.3 μg/(Kg?min)瑞芬太尼,大剂量组给予患者0.5 μg/(Kg?min)瑞芬太尼。记录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其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和疼痛。结果:麻醉起效、麻醉诱导拔管时间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均能保障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但中剂量瑞芬太尼的应用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biofloc-based culture system, BFS)是一种基于培育和调控微生物群落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然而,目前对于BFS在不同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构建过程还不清楚。【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究BFS在3种不同生境(水体、絮团和对虾肠道)的细菌群落组成;通过溯源分析和中性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生境细菌群落的特征及其构建过程。【结果】3种生境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絮团和对虾肠道的群落结构和组成最为相似,溯源结果显示对虾肠道有98.76%的细菌类群来自絮团,仅有0.83%的细菌类群来自水体;3种生境共有的细菌主要为鲁杰氏菌(Ruegeria),在水体、絮团和对虾肠道中的丰度分别为1.72%、7.34%和6.00%,水体中特有的扩增子变异序列(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数量为89个,主要属于海茎状菌(Maricaulis)和欧文威克斯菌(Owenweeksia),絮团中有56个,主要为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而对虾肠道中仅有10个,主要属于玫瑰杆菌(Roseobacter);中性模型结果表明,水体、絮团和对虾肠道细菌群落构建均符合中性模型,表明3种生境中细菌群落构建均受中性过程主导。【结论】在BFS系统中,不同生境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对虾肠道细菌主要来自生物絮团,而3种生境的细菌群落构建过程由中性过程主导。这些结果为调控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柽柳(Tamarix chinensis)沙包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的生物地貌景观, 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且末、阿拉尔、策勒、塔中4个典型区域的柽柳沙包为研究对象, 对柽柳沙包0-500 cm土壤垂直剖面进行采样, 测定土壤pH值、枯落物含量、电导率及HCO3 -、Cl -、SO4 2-、Ca 2+、Mg 2+、K +、Na +含量, 分析柽柳沙包中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从且末、阿拉尔、策勒到塔中, 土壤pH值总体呈升高趋势, 土壤电导率及Na +、Ca 2+、Mg 2+、SO4 2-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 K +、Cl -、HCO3 -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盐分在4个样区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 且末和策勒样区柽柳沙包的土壤盐分呈表层聚集现象; 阿拉尔和塔中样区柽柳沙包的土壤盐分呈深层聚集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土壤pH值总体呈升高的趋势, 土壤枯落物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 土壤电导率在且末和策勒样区总体呈降低趋势, 阿拉尔样区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而塔中样区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3)根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且末样区土壤枯落物含量、SO4 2-、Na +、K +为影响土壤盐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且土壤盐分以硫酸盐为主; 阿拉尔样区影响土壤盐分组成的主要因子为Cl -、Na +; 策勒样区为Cl -、K +、Na +; 塔中样区为Cl -、Na +、Ca 2+、SO4 2-, 且土壤盐分均以氯化物为主。综合分析表明, 不同区域柽柳沙包中土壤盐分存在空间变异性, 柽柳沙包土壤盐分的变化与干旱沙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地表风蚀强度、地下水埋深、土壤中枯落物及柽柳的生物积盐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是影响不同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