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南方红豆杉种子产量低,休眠期长,自然存有量和栽植数量少,人工造林种苗需求量大。为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可持续利用,对南方红豆杉不同扦插时间繁殖作进一步探索。通过试验,插床的蔽光度为60%,用清水沙做基质、一年生枝条做插条,经过药剂处理,湿度保持在70%~80%,得出南方红豆杉以11月下旬扦插繁殖效果较好,成活率达78%。能批量生产,满足人工造林的种苗需求。  相似文献   
52.
概念图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图(concept map)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Novak于1984年正式提出的,是盛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荆艳萍和潘超2005)。概念图是一种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由概念、概念间的连线及连接词、概念的例子组成的一个知识网络,能反应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及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植物生理学是师范类高校生物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不同层次上研究和了解植物的机制和生命活动规律,概念多,易混淆,与其它课程联系紧密。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概念图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3.
《昆虫学报》2012,(5):498
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是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一个亚类,在昆虫嗅觉中可能起作用,但其功能相关研究甚少。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婷和董双林等通过转录  相似文献   
54.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成熟期籽粒是干物质和养分的主要积累器官,其次为茎秆和叶片;在成熟期,籽粒积累的干物质、氮、磷、钾素分别占地上部总积累量的43.31%~46.13%、75.14%~76.83%、75.79%~77.99%、12.37%~12.82%。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养分的转运量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茎秆和颖壳;营养器官转运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30.40%~36.54%、81.86%~86.10%、65.34%~74.83%、98.91%~125.85%。(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处理的小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与营养器官转运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后不同耕作方式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处理的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但氮、磷、钾的积累量和转运量在各耕作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砂姜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相似文献   
55.
不同播种时间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绿水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杰  靳英华  段佩利 《生态学报》2012,32(23):7375-7382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水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玉米高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播种时间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过程中绿水消耗量及其来源的影响,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3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较充足的2005年,还是一般干旱的2006年和极端干旱的2007年,玉米生产需水量中均以绿水消耗量为主,占98%以上.玉米生产的绿水足迹中,2005年以有效降水足迹为主,2006年、2007年以土壤水足迹为主.前3个播期的玉米绿水足迹中有效降水量所占比例,2005年分别为80.4%、87.6%和89.1%,2006年分别为41.3%、43.3%和46.6%,2007年分别为34.2%、35.5%和36.5%.适当晚播使玉米生长季中有相对较多的降水量,气温亦较高,雨热匹配较好,利于玉米生长,而且绿水足迹中有效降水量所占比重也较大.因此,适当晚播有利于提高雨养农业区雨水的利用率,保护土壤水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
通过幼苗萌发法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不同演替恢复阶段的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开垦湿地、不同演替恢复阶段湿地以及天然湿地不同土壤层次(0-5、5-10 cm和根茎)的种子库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湿润、淹水10 cm)进行萌发处理。结果表明: 随着演替恢复阶段的进行, 种子库的结构和规模逐渐扩大, 地表群落表现出由旱生物种占优势的群落逐渐演变成以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占优势的湿生群落的演替趋势。恢复7年湿地、恢复14年湿地、天然湿地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数分别为24种、29种、39种, 植被物种数为21种、25种、14种。湿地类型、水分条件和土壤层次均显著影响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及幼苗数(p < 0.01)。种子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天然湿地0-5 cm土层种子库种子萌发密度是5-10 cm土层的4倍左右, 而恢复湿地仅1.3倍左右, 且土层间萌发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湿润条件下的萌发物种数显著高于淹水条件, 且两种水分条件下萌发物种的生活型不同。由于恢复时间较短, 不同演替恢复阶段的种子库与植被相似性维持在30%以下。湿地中根茎分蘖出大量的湿地物种, 对于小叶章等优势物种的繁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在开垦湿地退耕后的次生演替阶段, 种子库能够保持大量的湿地物种, 通过对湿地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研究, 能够为三江平原湿地群落演替与湿地恢复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57.
<正>近来在发达国家建议对婴儿从12月龄起进行抗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MMRV)的免疫接种。然而在扩大的免疫规划中,WHO建议对9月龄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因此,MMR或MMRV疫苗是否可以在此年龄(即9月龄)给予接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4种培养基及组成对蛋白核小球藻F-9和普通小球藻HYS-2的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knop、Provasoli、f/2、MAV 4种培养基中,f/2培养基更有利于小球藻的快速生长,而MAV培养基更适合油脂积累。在f/2培养基中F-9和HYS-2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0.156和0.171,培养9 d细胞干重为0.188 g/L和0.195 g/L。而在MAV培养基中F-9油脂含量最高可达19.67%,HYS-2油脂含量最高为21.91%,脂肪酸最高分别占干重的5.11%和8.71%。N/P为16∶1时小球藻生长最快,培养9 d后F-9和HYS-2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0.23和0.239,最终细胞干重分别为0.107 g/L和0.143 g/L。而F-9和HYS-2在N/P为1∶1条件下积累油脂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总脂含量分别占干重的为20.40%和27.39%,总脂肪酸占藻粉干重的含量为12.52%和16.94%。  相似文献   
59.
AAS法测定陕产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境内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Fe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方法:采收陕西境内关中3市(渭南、西安、宝鸡)与陕南2市(安康、汉中)10月产女贞子;并采收西安8、9、10、11和12月产女贞子,去杂质阴干,室温密闭贮藏.样品湿法消解以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中的Fe含量,考察了干扰情况、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本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3μg·mL-1,RSD≤2.46%,加样回收率在97.6~103.8%范围内.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女贞子中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女贞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铁含量不同,故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实际药用需要适时采集.  相似文献   
60.
组蛋白甲基化与乙酰化作为共价修饰的两种不同方式,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探讨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认识疾病相关基因功能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了解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