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股浅静脉瓣膜返流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3条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和超声造影资料,记录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和CEAP临床表现分级,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CEAP临床表现分级与瓣膜返流时间无相关性;但溃疡肢体组与非溃疡肢体组的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股静脉瓣膜返流时间有可能预测患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盛 《蛇志》2000,12(3):26-27
为观察不同剂量降纤酶的治疗效果 ,作者应用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 7例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7例患者均在入院时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并进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男 1 2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8岁。其中脑血栓形成 2 1例 ,脑栓塞 6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年龄在 55~ 78岁 ,脑栓塞病人年龄在 35~ 50岁。患者住院卧床期间出现下肢肿胀 ,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卧床时间最短为 5天 ,最长 2 6天。单侧 2 4例 (除…  相似文献   
54.
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下肢陈旧性深静脉血栓3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炎  李成良 《蛇志》2000,12(3):42-42
我们于 1 995~ 1 999年采用蕲蛇酶与中药辨证相结合治疗 380例陈旧性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0例中 ,男 1 60例 ,女 2 2 0例 ,年龄 1 8~ 84岁 ,平均 52 . 5岁。发病因素 :下肢外伤后引起 96例 ,手术后引起 72例 ,分娩后引起 1 36例 ,患肿瘤后引起 32例 ,感染因素引起的2 4例 ,无明显诱因 2 0例。发病类型与发病肢体 :均为慢性期患者 ,病程均超过 1个月 ,其中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1 0 6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85例 ,全下肢混合性静脉血栓形成 1 89例。累及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2 …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运、自体腓骨瓣移植辅助皮瓣移植等技术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3例男性、20例女性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分别应用骨搬运技术和自体腓骨瓣移植技术进行骨缺损的同期修复。其中,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28例,采用腓骨瓣移植技术治疗35例,包括单纯腓骨瓣14例、腓骨皮瓣移植9例、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2例。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7.2个月)的随访。除3例感染未能控制外,其余60例患者下肢畸形或残缺均得到矫正,负重力线、肢体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良23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1.0%。结论: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往往涉及骨、肌肉、皮肤软组织等诸多环节,应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小腿周径差、彩超检查及造影3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统计导管接触溶栓后患者复查肺部增强CT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57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6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碎栓、溶栓。治疗后,患者小腿周径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显效26例,有效28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为85.7%。63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60例,3例留置为永久性滤器。新增肺栓塞12例,无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结论:导管接触溶栓对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导管接溶栓时有较高肺栓塞发生率,应积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的患者102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管电压取120kV,观察组管电压取80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比较两组辐射剂量情况、客观图像质量以及主观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CT值以及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阶段显示评分、血管细节分支显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边缘锐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血管成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且能获取较为满意的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产物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例TAO患者截肢后的下肢动脉,13例ASO患者截肢后的下肢动脉,5例因窒息死亡的新生儿主动脉,将三组动脉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半定量的测量3组动脉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动脉组织的HE染色结果均符合其特征。TAO组和ASO组动脉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在TAO和ASO患者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产物可能参与了TAO和ASO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术后分别予利伐沙班5 mg、10mg口服以预防DVT。术前及术后1d、7d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同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DVT发生情况,观察临床出血事件。结果:术后1d两组Fbg水平明显降低,PT明显延长(均P0.05);术后7d两组Fbg水平与术后1d相比明显回升,PT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各时期的Fbg与PT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两组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利伐沙班5 mg组明显高于利伐沙班10 mg组(P0.05);术后7d两组D-D水平均较术后1d明显降低(P0.05),且利伐沙班10 mg组明显低于利伐沙班5 mg组(P0.05)。利伐沙班10 mg组术后早期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5 mg组(P0.05)。两组预防性抗凝后临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大剂量(10 mg)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0.
丁素贞  法秀芝 《蛇志》1996,8(3):55-55
清栓酶治疗梗阻性心肌病并下肢动脉栓塞1例丁素贞法秀芝山东青岛商业职工医院266011我们用清栓酶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房颤并下肢动脉栓塞1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患者阚某,女,46岁,工人,因左下肢疼痛1月余就医。患者原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