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出85例斑块、23例狭窄、13例闭塞,对照组分别为21例、12例及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病程10--15年的患者,其足背动脉管径为(1.25±0.0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程超过25年的患者,全部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股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股总动脉、胭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可有效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且具有无创、可多次检查等优势,费用较低,降低了患者诊疗负担,为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在预防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符合入选者共计315例,其中有58名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18.4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诊断率高、无创等优势,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受试者分别用上肢(臂力计)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自行车)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分析探讨上肢CPET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受试者(正常人6例和慢病患者9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不同的2 d里分别完成上肢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CPET,分析CPET数据、计算相关核心指标,探究上肢和下肢CPET的异同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全体15例受试者男8女7,其中6例正常人和9例慢病患者亚组相比仅年龄((33.2±12.7)比(53.6±8.5)岁)和无诊断疾病有显著差异(P<0.05)。②全体受试者上肢CPET峰值心率((131.0±19.0)比(153.0±22.0) bpm,P<0.05)和血压均低于下肢CPET,但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CPET的峰值潮气量((1.3±0.4)比(1.8±0.4) L)和分钟通气量((51.4±21.1)比(67.9±22.1) L/min)均显著低于下肢(P均<0.05),而峰值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肢CPET时,运动时间((6.4±0.6)比(8.5±1.2) min)要短于下肢CPET;峰值负荷功率((73.2±19.6)比(158.5±40.3)W/min)、峰值摄氧量((1.1±0.4)比(1.7±0.4)L/min)、无氧阈((0.6±0.2)比(0.9±0.2) L/min)、峰值氧脉搏((8.6±2.3)比(10.9±2.6) ml/beat)、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4.7±4.3比39.8±5.3)均较低,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32.6±3.8比28.7±4.9)及斜率(33.9±4.3比28.3±6.2)高于下肢CPET(P均<0.05)。正常人和慢病两亚组各自的比较结果与整体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③上肢CPET的运动时间,峰值心率,峰值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峰值负荷功率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峰值摄氧量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和百分预计值,无氧阈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峰值氧脉搏的实测值,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和斜率的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与下肢CPET的结果相关性较好,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作为下肢CPET的补充,上肢CPET用于整体功能状态评估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对于指导安全有效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补充,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及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骨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皮肤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均降低,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膝关节疼痛,促进皮肤软组织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心肌指标、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时(T2)~拔管10 min后(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 12 h、术后 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可稳定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同时还可发挥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李在军  甘甜  李猛 《生物磁学》2011,(19):3672-367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 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205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1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B组80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切口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百分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1或0.05),而两组间24hNRE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且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AS8.1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Kaapa.系数大于0.75。结果:所得CTA图像与DSA图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058,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条件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上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205 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I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