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报道了上海地区栽培的11属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就有关的细胞学和分类学问题略作了讨论。凭证标本藏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2.
卢振彬  戴泉水 《生态学报》1996,16(4):375-382
本文研究了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斑Ji生物量,密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特点;摄食和生殖习性。  相似文献   
93.
94.
分别从上海和云南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快生长型分枝杆菌。其抗酸染色阳性,含有枝菌酸,细胞壁化学组分IV型,DNA中G十C克分子含量均为65.88%(rm)。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化学特性等63项指标与已知的快生长型分枝杆菌进行数值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菌与已知菌是不同源的,它们之间也是异源的。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快生长型分枝杆菌的两个新种,菌株80-2命名为上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hanghaiense n. sp.),菌株80—28命名为云南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yunnanense n. sP.)。  相似文献   
95.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其微化学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研究领域.本文根据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2017年5—8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20枚鸢乌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5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镁(Mg)、钾(K)、硼(B)、 铁(Fe)和钡(Ba).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Mg、K、Fe、Ba和B的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群体间Ca、P、B、Fe和Ba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Si、Sr、Mg、Na和K则差异显著;不同耳石部位间除了Ca和Fe的分布不存在群体间差异外,Sr、Na、P、K、Si、Mg、B、和B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Sr、Na、K 和 Mg可能比较适合用于鸢乌贼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研究.  相似文献   
96.
对2007-2018年辽宁海域发现的39头死亡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进行了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生长规律分析,并通过观察牙齿中的生长层组对2014-2018年的27头江豚个体进行了年龄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江豚以0~4龄个体为主,雄性21头,雌性18头;同龄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江豚样本的体重与年龄(Y=137e^-2.475exp(-0.205t))、体长与年龄(Y=232(1-0.680e^-0.161t)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大,体重、体长均增加但增速下降.死亡江豚的发现时间在不同的海域存在差异:黄海北部海域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以大连星海湾至老虎滩沿岸为多;渤海的辽东湾海域主要在每年的10-11月初,多发现在大连长兴岛以北的海域.辽东湾海域江豚的死亡多发生在渔业作业期,可能与渔业生产活动有关.研究还发现,在一年中辽东湾海域死亡江豚集中出现的时间与斑海豹的分布期存在交替现象,是否与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适应海水温度能力、种群间的食物竞争以及季节性迁移等因素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研究海州湾小眼绿鳍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海州湾食物网构建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1及2013-2016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胃含物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及其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是海州湾秋季底层鱼类群落中的优势鱼种,且各年均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5 °N附近及以北海域。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是小眼绿鳍鱼最重要的三种饵料生物。研究发现,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主要集中在30 m等深线附近,且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趋势。根据各站位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将调查海域划分为两个区域,即近岸区和远岸区,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小眼绿鳍鱼在近岸区主要摄食细螯虾和疣背宽额虾,在远岸区则主要摄食戴氏赤虾。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条件指数显著大于远岸区(P < 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大于远岸区,但尚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 > 0.05),表明海州湾秋季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8.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地带,有大小海岛5000多个,岛岸线长达1.4万余公里,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广阔的滩涂和近岸海域为贝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人们喜爱的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蛏子、泥蚶等海洋贝类,我国应有尽有。贝类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因富含对  相似文献   
99.
《生命的化学》2012,(4):I0006-I0006
《生命的化学》原名《生物化学通讯》,于1980年2月由中国生物化学会与上海生物化学会在上海共同创办。1981年定为现名《生命的化学》。迄今,《生命的化学》已走过30余年不平凡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0.
为何人们把明清家具称为红木家具?古代史中没有红木的说法,红木一词不到百年。从民国到今天,人们把明清家具称为红木家具。红木一词最早出现在上海,当时全国有钱人大半在上海经营、生活,他们对用珍贵木材所制作的家具情有独钟。精明的商人发现,凡是紫檀、黑酸枝、白酸枝、乌木、鸡翅木、花梨木等这些硬木,有个明显的特征,即木质内均为红颜色,于是笼而统之称呼为"红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