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描述上扬子区鄂西和湘西中及晚奥陶世桨肋虫类三叶虫Hexacopyge的 5个种 ,包括 2新种 ,即H .turbiniformis和H .yichangensis;讨论Hexacopyge的定义及其与相关属的关系。Hexacopyge在区内分布广、演化快 。  相似文献   
102.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103.
104.
2新种是槐新四瘿螨Neotetra sophorae sp.nov.分布于辽宁沈阳市,蔷薇上三脊瘿螨Calepitrimerus rosarum sp.nov.分布于湖南冷水江市。  相似文献   
105.
镰刀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白垩纪地层 (RussellandDong ,1 993;Xuetal.,1 999a ;KirklandandWolfe ,2 0 0 1 )。最近发现于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yangi)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原始的属种 (张晓虹等 ,2 0 0 1 )。通过研究产自同一化石地点的镰刀龙类新材料 ,我们鉴定出一个不同于杨氏内蒙古龙的新属种 ,美掌二连龙(Erliansaurusbellamanusgen .etsp .nov.)。依据以下特征将Erliansaurusbellamanus归入镰刀龙超科 :肩胛骨干远端狭窄、肱骨近端角状、肱骨有后转子、肱骨的尺骨髁和桡骨髁位于肱骨干前部、肠骨髋臼后支远端加厚、距骨髁小和腓骨近端后缘窄。Erliansaurusbellamanus的以下自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镰刀龙类 :前部尾椎具加大的滋养孔、肱骨后转子嵴状、肱骨后转子内侧有一卵形凹陷、肠骨外侧面坐骨柄上方有一多皱的肿状突起、腓骨近端后缘明显高于前缘以及腓骨前转子大、位置靠远端。本文对镰刀龙类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结论如下 :北票龙 (Beipiaosaurus)代表除Eshanosaurus外最原始的属种 ,它没有以下一些其他镰刀龙类的进步性状 :掌爪近端深、胫骨短于股骨、非常短的骨以及第一骨关连跗骨。Erliansaurus、Alxasaurus、Neimongosaurus和Nothronychus比Bei  相似文献   
106.
云南文山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采自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部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纸厂文山鱼(Wenshampis zhichangsi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两个盔甲鱼类的旧属、旧种──长吻三歧鱼(Sanqiapis rostrata)及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longicornis)。迄今为止,长吻三歧鱼仅在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中部发现并记述过,长角大窗鱼也仅有一件采自云南广南坡松冲组中的正型标本,而纸厂文山鱼为滇东南文山地区首次记述的多鳃鱼类新属种,它与滇东北昭通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中的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is janvieri)最为相似。此次这三个盔甲鱼类属种在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发现,为该区下泥盆统的横向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7.
辽西中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植物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道产自辽宁北票三宝营土城子组2种木化石及10种植物化石(包括5新种)。它们反映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沙漠绿洲型的植被特征,时代属时代属中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8.
描述产自辽宁北票上园地区黄半吉沟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膜翅目昆虫化石1新属新种Trematothoracoides liaoningensis gen.et sp.nov.,归入薤式产(Sepulcidae)中的陷胸茎蜂亚科(Trematothoracinae)。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可行的陷胸茎蜂化石,也是该亚科在侏罗纪的产次报道,分支分析结果表明Trematothoracinae为一单系类群。Thoracotrema与Prosyntexis进化程度较高,构成一对姊妹群,同时又是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Trematothoracoides最为原始,为Thoracotrema Prosymtexis 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保存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弓石燕类模式标本(由葛利普最早研究)的再研究,作者认为,Sinospirifer Grabau,193l仍是一个有效属。它与Cyrtospirfer Nalivkin,1924的主要区别在于腹壳后部强烈加厚、假三角板中央具有肉茎管以及在壳褶及褶间均发育微瘤(whitneyi—subextensus型的微细纹饰)。Tien(1938)指定S.sinensis Grabau,1931作为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因为它与S.subextensus(Martelli,1902)有着相同的形态构造,包括壳形、壳率、中槽壳线型式、中央肉茎管、微细纹饰及内部构造等,所以Ssinensis应是S.subextensus(Martelli,1902)的次同义名,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应更改为S.subextensus。此外,S.archiaciformis,S.wan-gleighi,S.vilis,S.subhavasakai,S.pellizzarii,S.pellizzariformis和S.heterosinosus几个种在外部及内部构造上也与Ssubextensus相同,同样被视作为S.subextensus的次同义名。葛利普文中所列举的所谓几个种之间的区分特征已在湖南中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所采集的同一样品的标本中观察到,它们仅仅是种内变异的现象。对于以往不同种的标本被归人同种的情况,作者均作了修订,例如,S.vilis Grabau,1931实际代表几个种标本的混合体,经修订,分别被归于Siplospirifer subextensus,“Sinospirifer”hayasakai,Tenticospirifer supervilis等。S.sub—hayasakai Grabau,1931仅限于正模为代表的特征,被归于Sinospirifer subextensus,而两个副模标本(NIGP 2736和2740)则应归人”Sinospirifer”gortanioides Grabau,1931。  相似文献   
110.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2,41(2):280-282
串管海绵的Amblysiphonella属在桂林地区融县组的发现,填补该属在晚泥盆世地质历程中的空白。在此之前,国内、外已出版地质文献中未记载该属在泥盆系发现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