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德钦红景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云南产德钦红景天Rhodiola atuntsuensis(Praeg.) Fu 的根及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根据各项光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其中一个新黄酮甙的结构为3 , 5 , 7 , 8 - 四羟基-黄酮4′- 氧- α- L- 鼠李糖吡喃甙, 命名为德钦红景天甙(rhodiolatuntoside, 2) , 另外7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草质素- 8 - 甲醚(herbacetin - 8 - methylether,1) , 槲皮素(quercetin ,3) , 芦丁(rutin,4) , 酪醇(tyrosol,5) , 红景天甙(salidroside,6) , 没食子酸(gallic acid,7) 和β-谷甾醇( - sitosterol,8) 。  相似文献   
102.
HPLC法测定山茱萸注射液中马钱素和莫诺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茱萸注射液中有多种有效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茱萸注射液中的马钱素(Loganin)和莫诺甙(Morroniside)进行分离定量.色谱柱:Kromasil-100℃_(18)柱.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乙腈(6.4:1).马钱素和莫诺甙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79%、1.51(n=6)和99.73%、2.75%(n=6).结果满意,可作为山茱萸主射液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从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种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IR、UV、~1HNMR、~(13)CNMR、MS)鉴定为R-barrigenol,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04.
自头序Song木70%EtOH提取物分得6个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MS,HNMR,^13CNMR,DEPT,2DNMR)及化学方法,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齐墩果酸(Ⅲ),竹节参皂甙1(Ⅳ),竹节参皂甙Ⅳa(ChikusetsusapominⅣa)(Ⅴ),常春藤皂甙元-28-O-β-吡喃葡萄糖醛酸(1→4)-β-D-吡喃葡萄糖甙(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  相似文献   
105.
川楝子中两个新的苯丙三醇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军  徐亚明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1):1245-1248
从川楝子(fruitsof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出两个新的苯丙三醇甙:川楝甙A(3-甲氧基-5-羟基-9-(1’-O-β-D-葡萄糖)-苏式-苯丙三醇)和川楝甙B(4-羟基-7,8-(2’,1’-O-β-D-葡萄糖)-苯丙三醇);同时首次分离出苏式-愈创木基甘油。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6.
目前桑黄市场产品趋向多样化,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省份颁布了桑黄质量标准或炮制标准,对桑黄产品质量控制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由于尚无国家级桑黄质量控制标准,各省桑黄质控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存在差异,不利于桑黄品质的横向比较和市场监管。此外,各省级桑黄标准中未对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限定。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定长白山地区3种桑黄类真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并优化“一提多测”方法优化提取工艺,高效测定桑黄中多糖、总黄酮、总酚、三萜和甾醇多指标性物质含量;对目前省级标准中NaNO2-Al(NO3)3-NaOH法与AlCl3法两种桑黄总黄酮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择优选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铅、镉、砷、汞和铜含量。结果显示,所用测定方法准确且满足方法学验证需求;总黄酮含量测定选择方法稳定性更好的AlCl3法;人工...  相似文献   
107.
乌檀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珍稀药用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甾醇类、3个三萜类、2个酚类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铁冬青酸(2)、常春藤皂苷元(3)、3-羰基奎诺瓦酸(4)、2,5-二甲氧基苯甲酸(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6)和Strictosamide(7)。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乌檀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8.
三萜化合物具有可观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的生产过程复杂、产量低,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三萜化合物已成为当前研究趋势,大肠杆菌作为常用萜类合成底盘细胞具有异源合成三萜化合物及其前体的天然优势和研究前景。对三萜化合物微生物异源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三萜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及大肠杆菌三萜表达模块和底盘细胞适配三个方面对该途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实现大肠杆菌高效合成三萜类化合物所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进行讨论,为扩展大肠杆菌作为三萜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生长实验探求饲料中添加灵芝提取物饲料对异育银鲫(6.720.11) g生长、饲料利用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停止灵芝提取物饲料后,使用效果的持续性。在实验进行的第21天(D21)、第46天(D46)、第65天(D65)进行取样,结果表明所有的灵芝提取物组的特定生长率在饲喂65d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摄食率随着灵芝提取物在饲料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料效率则有着相反的趋势(P0.05)。在D46和D65时,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含量增高,吞噬活力略有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D21、D46和D65时,呼吸暴发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含量增高而增高(P0.05),在D21时,(0.6%-21d、0%-44d)处理组和(3%-21d、0%-44d)处理组其呼吸暴发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0.6%-21d、0%-44d)处理组和(3%-21d、0%-44d)处理组其呼吸暴发活力仍高于对照组(P0.05),但差异不显著。D21、D46和D65时,替代途径补体溶血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增高而降低(P0.05)。所有处理组溶菌酶活力在D21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在D46时,对照组溶菌酶活力比最高添加组低但高于低添加组(P0.05),(3%-1d、0%-44d)处理组也仍高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所有添加组的溶菌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髓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添加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0.6%-21d、0%-44d)处理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灵芝提取物的能提高白细胞呼吸暴发活力,且在在高剂量摄入21d后(D46时),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活力,说明灵芝提取物对免疫应答有一定时间延续效应。随着灵芝提取物添加量的升高,异育银鲫在经爱德华氏菌攻毒后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最高存活率组为3%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周期为65d时,饲料中灵芝提取物推荐添加剂量为3%。    相似文献   
110.
从升麻(CimicifugafoetidaL.)根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皂甙和5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12β-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甙(1),升麻醇(2),25-O-乙酰基升麻醇(3),升麻醇3-O-β-D-升麻醇木糖甙(4),阿科特素(5),小升麻甙B(6)。其化学结构经光谱解析和化学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