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8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65-970
试验开展了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虫态的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豆蚜数量的上升,异色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增加量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豆蚜的寻找效应均随豆蚜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a/Th值最大,为2255.67,捕食功能最强,其后为成虫、3龄、2 龄、1龄幼虫。  相似文献   
182.
研究了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体内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利用饲喂结合比色方法,比较龟纹瓢虫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后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酶活性。结果发现:在解毒酶方面,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蛹的α-乙酸萘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对照组),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中肠蛋白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总蛋白酶和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弱碱性类胰凝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在蛹期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由此可见,龟纹瓢虫取食含有Cry1Ah杀虫蛋白的玉米花粉后,体内代谢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与Cry1Ah杀虫蛋白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某些酶活性的变化。因此,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的潜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3.
本文以GK12、33B和SGK3213种转基因棉和对应的3种常规棉泗棉3号、33及石远321为材料,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取食转基因棉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1~4龄幼虫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指出,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捕食量大多高于常规棉田,且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2龄幼虫期,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多高于取食转单价基因棉田的蚜虫数量,但是在3、4龄幼虫时,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棉田蚜虫的数量多低于取食转单价棉田的蚜虫数量.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龟纹瓢虫1龄幼虫取食GK12和SGK321 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龟纹瓢虫P.japonica 2、3龄幼虫取食33B和SGK321 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A.gossypii的日最大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4龄时取食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都大于对照,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其中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小于取食单价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  相似文献   
184.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瓢虫科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瓢虫科天敌昆虫是玉米田中重要的天敌类群,可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对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对瓢虫科天敌的潜在效应。【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系统调查结合吸虫器方法,研究了cry1Ab基因玉米对玉米田主要瓢虫科天敌种类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转cry1Ab基因玉米田与其对照田瓢虫类群和优势种群组成相同。春播时Bt玉米田与对照田以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仅在玉米生长后期Bt玉米田中的龟纹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其他时期2种田间龟纹瓢虫的种群动态没有显著差异。夏播玉米田以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为主,在8月17日Bt玉米田中异色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在9月27日其异色瓢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其他时期Bt玉米田和对照田中异色瓢虫优势度以及田间种群动态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玉米田重要的瓢虫科天敌丰富度、优势度和种群数量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该转基因玉米可用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管理。  相似文献   
185.
Abstract The mating behavior of Propylea dissecta (Mulsant)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Protandry was evident, as males mature earlier than females. Predicted age of sexual matur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ladybirds was 7.12 and 9.33 days, respectively. Males performed courtship in six steps, viz. approach, watch, examine, embrace, mount and attempt. Embrace is possibly an appeasement act, while examine serves to recognize mate. Chemical signals initiate male attraction toward females. Visual and tactile cues appear to secondarily help in mate recognition. Mating lasted longest (275.40±12.23 min) when it occurred between unmated individuals. It was much shorter (176.60±5.60 min) when prior mated individuals copula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mating durations when adults were subjected to five successive matings. Fecundity and percent egg via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atings.  相似文献   
186.
为探明桃蚜Myzus persicae是否可以识别来自其捕食性天敌的嗅觉和视觉信息,本研究采用桃蚜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这一猎物-捕食者系统,在室内测定了无翅桃蚜对龟纹瓢虫成虫体色和挥发物的识别反应。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翅桃蚜既能通过视觉信息识别瓢虫的存在,也能通过嗅觉信息识别瓢虫的存在,说明桃蚜对龟纹瓢虫体色和气味信息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冗余现象。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粗提物的剂量与其对桃蚜的驱避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识别反应剂量的临界值在0.3~0.6个瓢虫当量之间,1.2~1.5个瓢虫当量的粗提物的驱避作用与20头活体龟纹瓢虫的驱避作用相当。结论认为,桃蚜可以识别龟纹瓢虫的存在,并对其作出一定的躲避反应,从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7.
研究了恒温对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ryuguus(Kamiya)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7~3 2℃范围内 ,各虫期的发育速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当温度为 3 2℃以上时 ,发育速率有所平缓或回落 ;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各龄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 ,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各虫期发育的进度 ;用直接最优法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估算 ,求得圆斑弯叶毛瓢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1 3 7℃ ,有效积温为 3 71 .6日·度。  相似文献   
188.
麦田天敌消长演替规律及超长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类分析,在明确麦田天敌消长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麦田总体天敌和优势天敌七星瓢虫的超长期预测模型,经过2001年和2002年实际应用,季节水平模型、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并用这两种模型对未来三年麦田天敌的消长进行了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9.
王国红 《昆虫知识》2002,39(5):374-376
茄子不同品种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及瓢虫柄腹姬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海紫茄、呼杂 3 4# 、托塔姆 3 # 、洋红茄 4个品种中 ,取食上海紫茄的瓢虫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它 3个品种的瓢虫。其幼虫-蛹历期比在托塔姆 3 # 上取食的瓢虫发育历期快 5 69d。瓢虫柄腹姬小蜂在取食上海紫茄的瓢虫幼虫内发育出蜂数多、性比高 ,但寄生率稍低。而在托塔姆 3 # 上取食的幼虫内发育出蜂数少、羽化率低、蜂体小、但寄生率稍高。该蜂喜在 3 ,4龄幼虫内寄生 ,在其上寄生蜂出蜂多、性比高、蜂的个体大  相似文献   
190.
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体表细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H .vigintioctopunctata (Fabricius)体表的细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在细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一 ,2种瓢虫鞘翅表面凹陷内 ,毛的着生位置不同 ,马铃薯瓢虫的毛着生于凹陷中心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毛着生于凹陷边缘 ;第二 ,鞘翅表面凹陷的深浅不同 ,马铃薯瓢虫的凹陷较深于茄二十八星瓢虫。这为 2种瓢虫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细微结构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