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根据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要求,实验室诊断项目要按照不同级别医院使用的主流检验方法进行参考定价。通过对目前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在实验室检测项目中采取主流方法学定价的利弊,为政府确定主流方法和科学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在改善罗汉果苦味皂苷口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皂苷Ⅱ是罗汉果嫩果的主要皂苷成分,味道极苦,在罗汉果生产季节的末期大量滞长果(苦果)因为天气原因而产生,这些滞长果因体内的苦味皂苷尚未转化为甜味皂苷而被丢弃;另外,在罗汉果甜苷提取行业中,脱苦工艺同样会产生大量的苦味罗汉果皂苷Ⅱ。但在化学结构上,罗汉果苦味皂苷与甜味皂苷拥有完全相同的苷元部分,仅存在葡萄糖残基数目和位置的差别。该研究通过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将新的葡萄糖基团引入苦味的罗汉果皂苷Ⅱ中,可以延长其糖链,从而达到改善其口味的目的。该研究从原料选择、糖源选择以及反应温度等多方面考察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纯度在50%以上的罗汉果皂苷Ⅱ、2倍于皂苷重量的淀粉、60 U·g-1罗汉果苦味皂苷的酶、60~65℃反应24 h。经实际罗汉果苦果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获得的产品可以完全消除苦味,并且带有淡淡的甜味,经HPLC-MS确定了所获得的微甜产物为3~6个糖的皂苷混合物。该方法对于目前罗汉果生产中大量出现并被遗弃的嫩果、苦果以及脱苦工艺中产生的罗汉果皂苷Ⅱ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实现废物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筛选一株可以将琼胶转化为新琼寡糖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方法】从紫菜生长区域采集紫菜和该区域海水,用含1‰琼胶的培养基富集培养,逐级稀释涂布、平板划线进行初筛,液体培养进行复筛,DNS法测定琼胶降解产物中还原糖的含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确立该菌的系统发育学地位。【结果】从紫菜振荡液中筛选出一株可以产琼胶酶的菌株HJPHYXJ-1,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达到了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该菌为需钠弧菌。HPLC法测定酶解产物为新琼寡糖。【结论】HJPHYXJ-1被筛选用于转化琼胶,酶解产物的聚合度在2-12 之间,是以二糖为单位的新琼寡糖,该菌产生的酶为β-琼胶酶。  相似文献   
94.
<正>成都地奥集团是1988年8月18日借款50万元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20多个春秋的不懈努力,己成为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微生物药物、药物制剂研制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药物研制、中试、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纯度甾体皂苷和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矿业能源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生力军。地奧集团己拥有四个制药企业、一个药品销售公司、一个医药连锁销售公司、一个化妆品生产企业、一个保健品(含化妆品)销售公司、一个矿业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95.
镉胁迫对白骨壤幼苗钾钠镁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重金属镉(Cd)不同胁迫浓度(0、0.5、5、25、50、100和150mg·L-1)和胁迫时间(45和90 d)对红树植物白骨壤幼苗钾钠镁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骨壤各器官对Cd的吸收和累积均表现为随Cd胁迫浓度上升而增加,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主要富集在根部,其次是凋落子叶,在150 mg·L-1浓度下分别占累积总量的66.9%和16.3%,这对减少Cd对植物全株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受Cd胁迫影响90 d后,根和茎中N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和子叶中呈下降趋势;根和子叶中K含量呈下降趋势,茎和叶中变化不明显;Cd胁迫90 d后各器官(根、茎、叶和子叶)中Mg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与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
刘艳丽  陶新智  孙世玲 《蛇志》2015,(2):126-12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对其中48例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并与其中30例无房颤病史的高血压心室肥厚(B组)患者及28例单纯高血压(C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3组患者左房内径无差异的情况下,合并房颤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病史者,且随左室肥厚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升高。BNP水平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桂靖  董巍檑 《蛇志》2015,(2):130-131,15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1%罗哌卡因组)30例,B组(舒芬太尼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合前即刻,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1%罗哌卡因15ml逐层浸润切口周围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B组静脉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4μg(4ml),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术后4、8、16、24h(T1、T2、T3、T4)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评分,疼痛情况用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程度以Ramsay评分法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各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2、T3时点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1%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比较,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镇静水平,减少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
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人参皂苷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型生物反应器(3~10 L)培养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Rg1、Re、Rb1)的累积规律,以及蔗糖浓度、初始接种量对其生长和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最佳收获周期为7周。初始接种量和蔗糖浓度影响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20或40 g/L蔗糖对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优于60 g/L蔗糖;5和10 L生物反应器内最佳初始接种量分别为15和30g,其不定根的生长量分别为9.29和19.17 g,人参皂苷含量分别为5.16和4.58 mg/g。生物反应器内培养7周的人参与栽培4年的人参相比,人参皂苷Rg1和Re含量相差不大,但栽培人参中Rb1的含量远高于生物反应器中所培养的人参不定根。  相似文献   
99.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0 μmol·L-1 SNP能够缓解100 mmol·L-1NaHCO3胁迫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减缓NaHCO3胁迫导致的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提高NaHCO3胁迫下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质膜H+-ATP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及K+/Na+比,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O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活性、促进渗透溶质积累和改善Na+、K+平衡等缓解碱胁迫对幼苗的伤害,从而提高黑麦草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硅胶柱层析、JTY树脂分离制备人参皂苷Rb3,薄层板(TLC)跟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目的是研究西洋参叶中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3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影响,从而表明人参皂苷Rb3在抗肥胖中的作用。用制得的人参皂苷Rb3,在卵磷脂所乳化的甘油三酯的检测系统中进行体外胰脂肪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人参皂苷Rb3经过三种不同展开剂,薄层板展开,均为一个点,进一步经HPLC检测其纯度为93.2%。胰脂肪酶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3在浓度为0~1 mg/mL时,其抑制率达到85.11±0.409%,而且远远高于西洋参叶提取物。本文通过胰脂肪酶抑制试验表明Rb3具有抗肥胖作用,其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