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Polyamine biosynthesis is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ODC) and 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 (AdoMetDC). Antisense sequences of ODC and AdoMetDC genes were cloned into an adenoviral vector (named Ad-ODC-AdoMetDC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d-ODC-AdoMetDCas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express both antisense ODC and AdoMetDC, the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 A-549 was infected with Ad-ODC-AdoMetDCas or the control vector. Viable cell counting, determination of polyamine concentrations, cell cycle analysis, and Matrigel invasion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properties of tumor growth and invasiveness. Our study showed that adenovirus-mediated antisense ODC and AdoMetDC expression inhibits tumor cell growth through blocking the polyamine synthesis pathway. Tumor cells were arrested at the G_1 phase after gene transfer and the invasiveness was reduced. It sugges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d-ODC-AdoMetDCas might be a new anticancer reagent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s.  相似文献   
52.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是细胞中重要的修饰酶,其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通过自身PAR修饰,募集以XRCC1为首的多种DNA损伤修复效应蛋白质,参与DNA单、双链损伤修复。PARP1还能通过促进复制叉停滞与核小体解聚,为DNA损伤修复提供有利条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近年来,除DNA损伤修复方面的作用,还发现PARP1能影响细胞凋亡、自噬与炎症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是一种靶向PARP1,与细胞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表型共同作用,产生合成致死效应的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可捕获PARP1并抑制其活性,一方面直接干扰PARP1参与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另一方面也抑制了PAR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选择和复制叉停滞,使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常发现肿瘤细胞对PARPi不敏感。肿瘤细胞对PARPi耐药与自身基因突变高度相关,这些基因分别作用于细胞HR修复途径、PARP1循环途径、复制叉稳定性和药物主动外排等方面,在耐药肿瘤患者中确定具体的突变位点,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旨在对PARP1的功能作一综述,并重点介绍PARPi的作用机制和与肿瘤耐药相关的突变基因及其耐药机制,以期加深对细胞中PAR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的认识,并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自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J  Ma HJ  Liu YX  Wang QS 《生理学报》2004,56(2):192-197
应用记录肾神经传入纤维多单位和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对麻醉家兔肾神经传入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肾动脉内注射50,100和200nmol/kg腺苷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活动,而动脉血压不变。(2)肾动脉内预先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DPCPX(160nmol/kg),可部分阻断腺苷对肾神经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3)静脉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kg)预处理,延长并增强了肾神经传入纤维对腺苷的反应。以上结果提示,肾动脉内应用腺苷可兴奋肾传入纤维的自发放电活动,一氧化氮作为抑制性因素参与腺苷诱导的肾神经传入纤维兴奋。  相似文献   
54.
二氮嗪在长时程心脏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Guo W  Shen YL  Chen YY  Hu ZB  Yan ZK  Xia Q 《生理学报》2004,56(5):632-638
延长心脏的体外有效保存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DE)在离体大鼠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中的作用。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包括对照组(单纯Celsior保存液),DE组(Celsior液中含15、30或45μmol/L的DE)和DE 5-HD组[Celsior液中含30μmol/L的DE和100μmol/L的5-羟基葵酸盐(5-hydroxydecanoate,5-HD)]。利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注法,观察心脏在4℃条件下保存10h后,复灌期血流动力学恢复、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漏出量及心肌水含量变化,并做心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E处理后,复灌期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明显降低,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冠脉流出量等的恢复率在多个复灌时间点上优于对照组,且能显著减少复灌过程中心肌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及谷草转氨酶)的漏出量,降低心肌水含量;其中30和45μmol/LDE组的保护作用优于15μmol/LDE组;电镜结果显示DE对长时程低温保存心脏的超微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DE的上述作用可被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5-HD所取消。以上结果提示:DE可通过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显著改善离体大鼠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55.
大鼠肢体预缺血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JH  Liu YX  Ji ES  He RR 《生理学报》2004,56(1):41-46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过程中,梗塞心肌占缺血心肌的51.48±0.82%。(2)L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5.14±0.88%,较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显著减小(P<0.01),表明L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3)事先切断股神经可取消LIP的保护效应。(4)股动脉内局部给予腺苷(10nmol/kg),可模拟L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肌梗塞范围是37.28±1.68%,而股静脉内注射同等剂量腺苷则无保护作用。(5)股动脉内预先应用腺苷A.受体拈抗剂8-环戊-1,3-二丙基嘌呤(DPCPX)(32 nmol/kg)可部分阻断LIP诱发的心肌保护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肢体短暂预缺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而局部释放的腺苷和由此所激活的相关的神经通路在LIP的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ATP激活鼻咽癌细胞氯电流并减小细胞容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QF  Wang LW  Mao JW  Sun XR  Li P  Zhong P  Nie SH  Jacob T  Chen LX 《生理学报》2004,56(6):691-696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细胞容积测量技术,在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上观察ATP 诱导的Cl- 电流的特性及其对细胞容积的影响。细胞外微摩尔水平的ATP 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激活一个具有弱外向整流特性,没有时间依赖性失活的电流,此电流的反转电位 [(-0.05 ± 0.03) mV]接近Cl- 的平衡电位(-0.9 mV)。用葡萄糖酸置换细胞外液Cl- 后, ATP 激活的电流明显减小并且反转电位发生改变。氯通道抑制剂NPPB (200 μmol/L)可以抑制这一电流 [(81.03 ± 9.3)%] 。此电流亦可被嘌呤受体(P2Y) 拮抗剂反应蓝 2 抑制 [(67.39 ± 5.06)%]。50 μmol/L 的 ATP 使在等渗状态下的细胞容积缩小, 替代和耗竭细胞外、内的Cl- 后, ATP 的这一作用消失。这些结果提示细胞外微摩尔水平的 ATP 可通过兴奋 P2Y 受体激活氯通道而产生与细胞容积调节相关的Cl- 电流。  相似文献   
57.
Gui LR  Zhou Y  Zhang BL  Li WB 《生理学报》2003,55(1):42-46
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 ,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瞬时运动 ,研究了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多肽 (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olypeptide 2 7,PACAP2 7)通过调节细胞内钙对抗淀粉样蛋白Aβ2 5 35引起Neuro 2a细胞神经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PACA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0 1μmol/L)可提高Neuro 2a细胞增殖能力并对抗Aβ引起的神经毒性 ,此作用可以被PACAP受体竞争性拮抗剂PACAP6 2 7所抑制。 2 5 μmol/LAβ使细胞内钙离子缓慢上升 ,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台期。 0 1μmol/L的PACAP使细胞内钙离子迅速升高后下降 ,10min后回到接近基线水平 ,伴有较长时间的不应期。用PACAP预处理细胞 10min后Aβ引起细胞内钙的慢上升不再出现。推测 ,PACAP受体激活引起瞬时内向钙离子运动 ,而后伴随一个较长时间的不应期 ,可能是一个消除凋亡或阻止凋亡启动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β3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以探讨β3受体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ISO组、Nadolol ISO组、BRL组、PTX BRL组、L-NAME BRL、Nadolol BRL组和Buprandol BRL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cAMP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β3受体mRNA表达。结果:ISO(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升高cAMP水平,这种作用可被Nadolol(为β1,β2受体抑制剂)阻断。BRL-37344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cAMP含量,这种作用可被PTX(Gi蛋白抑制剂)和Bupranolol(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荆)完全阻断,同时可被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部分阻断,不受Badolol影响。RT-PCR方法测出心肌细胞中有β3受体mRNA表达。结论:心肌细胞中存在β3受体,它在心肌表现为负性变力作用,β3受体的效应不受β1,β2受体抑制剂影响。心脏β3受体信号途径中可能有Gi蛋白的参与,并且经过一氧化氮合酶途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9.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磷酸腺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缺血参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磷酸腺苷代谢的影响。方法:往置入腹主动脉的Swan-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造成兔腰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预处理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reverse phase HPLC),对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腰髓组织中磷酸腺苷(ATP、ADP、AM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兔再灌后各时间点腰髓组织ATP含量有明显下降(P<0.01)。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相比,预处理组兔再灌注后腰髓组织ATP含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显著提高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组织ATP含量,这可能是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Ding YF  Zhang XX  Shi GM  He RR 《生理学报》2001,53(5):369-374
在67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肾缺血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巨细胞旁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左肾动脉阻断后,28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11.40±1.08增至21.1±1.74spikes/s(P<0.001),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2)在17个放电单位中,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10mg/kg)可明显抑制肾缺血的兴奋效应(P<0.05);(3)肾缺血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的Fos蛋白样免疫反应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4)预先应用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Fos蛋白表达反应(P<0.05).以上结果提示肾缺血增强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而此作用可能与肾脏缺血所产生的腺苷激活肾内感受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