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4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白蚁对枯枝落叶的消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崇惠  陈茂乾 《生态学报》1990,10(2):173-176
  相似文献   
992.
激活衬体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循环免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宣宪  方亮 《病毒学报》1990,6(4):299-304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Mn(acac)_3、Cu(acac)_2,Fe(acac)_3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引发剂,分别引发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并比较了它们的引发效能.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链转移剂、淀粉在引发剂中的预浸泡时间、酸种类等均对接枝共聚反应有影响.用Cu(acac)_2—TCA引发体系为引发剂,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高于另两种乙酰丙酮配合物。  相似文献   
994.
血清分型是检测绿脓杆菌交叉感染和追踪其感染源的重要工具。本文用国内生产的绿脓杆菌诊断用12群“O”血清,对自西安市11所医院临床病人创面、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分离的118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发现,118株绿脓杆菌中有115株能被“O”血清凝集,鉴定率为97.46%;有109株能被分型,分型率为92.37%。其中以血清Ⅵ.Ⅰ.Ⅲ三群菌多见,表明西安地区医院绿脓杆菌感染以这三个血清群为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1988年7~10月大连市210例成人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了病原学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有138例患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病原检出率为65.7%(138/210)。在病原阳性的病例中有117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因此,我们认为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细菌(84.8%、117/138)。在致病菌中,副溶血弧菌最为多见,检出率最高(38.5%、45/117)。本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虽不是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在混合感染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占多数(66.7%、18/27)。  相似文献   
996.
铜、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缺Cu或Zn,与缺Cu、Zn的木村B营养溶液培养杂交水稻威优48(V_(48)),威优49(V_(49))与常规稻竹系26(ZX_(26))幼苗至七叶期。缺Cu的稻苗,上部新生叶(六、七叶)先端扭曲,叶尖枯黄。缺Zn与缺Cu、Zn的稻苗,六、七叶脉间全部褪绿,植株矮小,根系衰退。凡是缺素培养的稻苗,根与叶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减弱,叶绿体基粒与间质片层明显减少,缺Cu、Zn的叶绿体还出现较大的淀粉“液泡”。经凝胶电泳,显示出水稻SOD有4组活性带,缺Cu或Zn与缺Cu、Zn使迁移率较高的3组活性带的活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比较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差异,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该文选取制作六堡茶常用的7个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的含量,以DPPH·清除能力、ORAC值和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茶树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黄金茶(53.42%± 0.14%)、桂红4号(40.87%±1.09%)、云南大叶种(27.17%±0.26%)、福云6号(2.70%±0.02%)。(2)对DPPH·清除能力、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抗氧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3)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降血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桂青种。(4)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均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有较强正相关。综上认为,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宛田种、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其中六堡群体种、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宛田种、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成抗氧化、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 总多酚、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贡献较大,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型,语文学科的发展,各种配套设施的全方位进步及学生主体的需要,其中也有着教师在教学前沿努力探索、匠心独运并有所创造的贡献,所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本文旨在对这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时期的流派纷呈的教学模式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正因为其"流派纷呈",笔者为了便于研究讨论,根据这些教学模式在形式、功能、目标上的共性,特将其中具有典型性的"自助餐"教学模式进行解构,举一反三,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力所能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其生理功能是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其聚合形成微管并维持微管的稳定。由于Tau蛋白异常聚集沉淀而导致的疾病被称为Tau蛋白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全序列Tau含有44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306~378肽段(Tau306-378)为驱动其聚集的核心区域。Tau306-378包含R3和R4微管结合序列以及从R4序列C端向后延伸的10个氨基酸残基。首先利用pET22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Tau306-378,然后用镍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终产量约为10.35mg/L。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依次对Tau306-378进行了鉴定。其中SDS-PA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研究结果表明,表达的Tau306-378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但同时含有部分二聚体。最后,硫黄素T荧光染色实验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聚集特性,可用于体外Tau蛋白的聚集特性、毒性及相关抑制剂开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