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荔枝(Litchi chinensis)花蜜的分泌规律和主要组分,对‘糯米糍’、‘桂味’和‘怀枝’3个主栽品种雄花和雌花的花蜜分泌模式进行研究,并测定花蜜中可溶性糖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果园阴天和晴天气温差异不明显,但阴天的相对空气湿度显著高于晴天。总体上阴天的荔枝花蜜分泌量高于晴天,雌花的花蜜分泌量高于雄花,‘桂味’和‘糯米糍’的花蜜分泌量均高于‘怀枝’。晴天花蜜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阴天的,且在雌花中表现尤为明显。‘怀枝’花蜜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达37.7%,‘桂味’其次,‘糯米糍’最少(17.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荔枝花蜜中主要可溶性糖组分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以葡萄糖含量最高。晴天时‘怀枝’雌花花蜜中可溶性糖含量达450.36μg m L–1,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这为荔枝栽培和花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该研究以‘章姬’脱毒苗带节匍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单因素预实验,选取适合‘章姬’草莓生长的植物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范围,进而通过L_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3种基本培养基中,B_5和1/2MS对抑制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明显优于MS,而附加20 g·L~(-1)Na_2S_2O_3在保证材料存活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褐化率;去除褐化的材料在MS+0.1 mg·L~(-1)6-BA+0.05 mg·L~(-1)2,4-D+0.1 mg·L~(-1)NAA中可同步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丛芽发生;丛芽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6-BA+0.1 mg·L~(-1)NAA,30 d后繁殖系数可达12.86;试管苗生根则在1/2MS+1.0 g·L~(-1)AC中进行,35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92.5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该研究建立了‘章姬’草莓体外高效快速繁殖体系,对短期内为‘章姬’草莓栽培提供大量种性稳定、质量优良的种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其他草莓品种的体外快繁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
cDNA3‘端代表差异显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真核mRNA3’端一般含Poly(A)的原理,可使用共同引物将不同的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设计特殊引物进行反转录PCR,或者将限性酶切与呱转录PCR偶联使用,均可获得对应于mRNA3’端的cDNA3’端代表扩增子。  相似文献   
64.
元红荔枝北移生物学习性变化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红荔枝从福建福州北移浙江他南,年共的候期缩短7天,不同基枝翌年抽穗结果有显著差异,培育一定数量的生长枝是丰产稳产的前提,以8月上旬抽发的秋梢母梢母枝翌年穗果是高。花芽生理分化适期在10月底,形态分化期与福建比较只是时间上顺延。因此,浙南荔枝栽培强调前促后控秋梢母枝;培育壮,控制花量;保量壮果。  相似文献   
65.
元红荔枝从福建福州北移浙江苍南,年花果物候期缩短7d,不同基枝翌年抽穗结果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培育一定数量的生长枝是丰产稳产的前提,以8月上旬抽发的秋梢母枝翌年穗果量高。花芽生理分化运期在10月底,形态分化期与福建比较只是时间上顺延。因此,浙南荔枝栽培强调前促后控秋梢母枝;培育壮穗,控制花量;保果壮果。  相似文献   
66.
‘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豆科牧草,但荚果成熟时的开裂现象会造成种子的严重损失。该研究以栽培品种‘兰箭3号’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腹缝线表面结构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箭筈豌豆荚果的裂荚机理,为生产中确定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兰箭3号’约在盛花后25~30d荚果变为浅棕色,此时荚果已完成生理成熟,且荚果的大小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含水量降到最小值;盛花后25d荚果腹缝线出现裂缝,盛花后35d腹缝线完全裂开。(2)‘兰箭3号’于盛花后20d腹缝线处离层细胞开始解体;盛花后2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均开始失水皱缩,其中内果皮的薄壁细胞部分已开始破裂,离层细胞及其下面的薄壁细胞完全解体,外部果瓣缘细胞内侧细胞壁破裂,但外侧异常加厚的细胞壁仍然保持完整并连接两个果瓣,使荚果不开裂;盛花后30~3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完全失水,细胞壁皱缩在一起,同时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细胞壁断裂成两部分,荚果的两个果瓣裂开。研究表明,盛花后25~30d荚果失去绿色变为浅棕色时是‘兰箭3号’的适宜收获时间,且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是导致箭筈豌豆荚果开裂的主要原因,推测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增厚融合的细胞壁很可能是‘兰箭3号’抵抗裂荚的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多花水仙ACS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功能,以‘云香’水仙盛花期花瓣为试验材料,根据‘云香’水仙花朵转录组数据信息,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1个ACS基因,命名为NtACS1(GenBank KX082936);NtACS1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52bp,编码18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20.6KDa,理论等电点为6.30,不稳定系数为65.49,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通过qRT-PCR对‘云香’水仙不同时期花瓣和副冠中的NtACS1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得到与‘云香’水仙花朵转录组数据中相同的结果:NtACS1基因在‘云香’水仙花瓣和副冠中的表达都是随着花衰老过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NtACS1基因在花瓣和副冠中的表达峰值都在花苞期,表明NtACS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在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系统1发挥催化作用的ACC合成酶。成功构建了NtACS1基因的正义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8株转基因烟草,PCR和RT-PCR检测显示其中有6株为阳性植株,初步证实NtACS1基因已导入烟草基因组中且在烟草中已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NtACS1基因的功能和后续转化水仙延长其花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胡萝卜雄性不育材料,在胡萝卜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描述了一种从武汉市洪山区野生胡萝卜材料中获得的野生瓣化型胡萝卜雄性不育材料(‘武野-不育’,简称‘Wuye-BY’)的特征。该野生瓣化型雄性不育胡萝卜特征在于:无明显膨大的肉质根,嫩茎、叶片及其叶柄深绿色,几乎无毛,无花瓣和花药。花萼数量8~10个,花丝数量为0~2个,染色体数目为2n=18。双悬果顶端及其花丝顶端具有大量的蜜液,能接受栽培胡萝卜花粉。杂交F1的根大小、根重,胡萝卜素、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9.
以2年生枳砧‘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Shatangju’幼苗为试材,分别进行正常供镁(对照)和缺镁处理,测定幼苗叶片中镁、叶绿素、蔗糖、淀粉和脱落酸(ABA)等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和丙酮酸激酶等活性,以寻找合适的‘砂糖橘’缺镁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镁处理112 d后,植株叶片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叶绿素含量未显著降低;蔗糖含量在处理28 d后出现瞬时增加,但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ABA含量在处理56~70 d时出现显著增加,其他时间没有差异,淀粉含量则与对照一直没有差异;丙酮酸激酶活性对缺镁胁迫没有明显的响应,而蔗糖磷酸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在处理14 d后活性显著下降,且后者几乎在整个采样期维持低水平。因此,初步得出‘砂糖橘’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可作为植株缺镁的即时响应指标,能较快地反映植株是否处于缺镁状态,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和ABA含量可作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0.
利用Genome Walker法获得了荔枝营养贮藏蛋白质Lc VSP1基因的5′调控序列,构建了含有该序列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通过PCR和GUS染色对转化植株进行了鉴定.序列分析表明,Lc VSP1基因的5′调控序列中除含有真核生物典型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保守的TATA box序列外,还发现了一些与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相似的顺式调控元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发现,在转基因植株的茎、叶柄和主叶脉呈现蓝色,表明Lc VSP1的5′调控序列可以启动GUS基因的表达,具有启动子的活性,并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