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背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侵染引起的核桃黑斑病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给核桃产业带来了极大损失。【目的】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成团泛菌均具有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可作为创制生防菌剂的出发菌株。【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改良牛津杯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测定无菌发酵液抗菌谱,离体叶片试验验证其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筛选到一株对2种病原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YNF36。经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YNF36鉴定为沙场链霉菌(Streptomyces arenae)。该菌株在SYP培养基上产量最高,抑菌活性最强,其无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这7种指示菌,以及链格孢菌、黑腐皮壳菌、胶孢炭疽菌、灰葡萄孢菌、黄褐孢霉菌、辣椒刺盘孢菌、腐皮镰孢菌这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抗菌谱广。发酵液原液对离体叶片上的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成团泛菌造成的核桃黑斑病防效分别为75.69%和62.39%。【结论】沙场链霉菌YNF36补充了一种防治核桃黑斑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马瑜  王莉衡  李英梅  孙超  李勃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235-2243
【目的】了解不同生境下库拉索芦荟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春、秋两季对云南、四川、广东以及陕西四地的多年生库拉索芦荟采样,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所得1 442株内生真菌可归于29个属,其中未发现有性世代及不产孢的占96.88%,子囊菌占0.83%,担子菌占0.07%,接合菌占2.22%。内生菌群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35.63%)、镰刀菌属Fusarium(12.69%)及拟茎点霉属Phomopsis(11.65%)为优势种群。【结论】云南与四川的样本菌群组成相似性最高(Cs=0.88),广东与云南的差异性最大(Cs=0.73)。在根部,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及丝核菌Rhizoctonia属为优势种群;叶中则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茎点霉属Phoma为优势种群。此外,不同季节间内生真菌的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春季以丝孢纲类居多(IF=31.42%),秋季则以腔孢纲类居多(IF=31.01%)。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P组(50例)及GP组(46例),TP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TP方案)进行化疗,GP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P方案)进行化疗,另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及TP组和GP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TP组和GP组患者化疗前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P组与GP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P组和GP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GP组TT明显长于TP组(P0.05),PLT、PCT明显低于TP组(P0.05)。结论: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对于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不同化疗方案选择对于患者凝血系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10例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70%~99%之间,颈、椎动脉直径狭窄率超过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DSA和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经颈部血管听诊发现,有163例(77.62%)患者出现血管杂音,合并高血压103例(49.05%)、高脂血症123例(58.57%)、吸烟76例(36.19%)、糖尿病98例(46.6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例(6.19%);DSA检查发现有126例患者为单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51例患者为单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2例患者为颅外段颈动脉合并椎动脉狭窄;术后的颈、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4.15±7.26)%,明显低于术前的(79.25±6.34)%(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8~36个月,均未出现与支架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和新发脑梗死。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找寻适用于脂联素全序列蛋白的结晶条件,为解析其空间结构奠定基础,从而研究脂联素聚合体的内在构成模式,为开发高活性脂联素类衍生细胞因子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构建脂联素全序列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诱导表达,然后通过经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分离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脂联素全序列蛋白,最后尝试使用坐滴法和悬滴法以及多种温度环境和结晶液条件,从而找寻适于脂联素全序列蛋白质的结晶条件。结果:通过纯化后的脂联素蛋白纯度可以达到91.3%,在溶液中的粒径分布于2 nm到4 nm。在线性变温条件下(24 h内,由277 K线性升温至313 K,再线性降温至277 K),通过悬滴法于48 h可获得脂联素全序列蛋白的针状晶体。结论:本研究选择真核载体,以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为分离纯化手段,得到了纯度高,粒径均一的脂联素全序列蛋白。随后通过尝试多种结晶方法、条件和环境,初步确定获得脂联素全序列蛋白晶体的条件,为后续获得高质量单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
碱性木聚糖酶产酶菌株—芽胞杆菌M-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造纸厂的废水中采集样品,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初筛菌株,然后用刚果红透明圈平板选育,最后通过摇瓶发酵选育出碱性木聚糖酶高产菌株M-26,基础产酶活力达330 IU/mL;通过菌种形态学、培养特征和16S rDNA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8.0,且具有一定的耐碱性;通过发酵条件研究,M-26最高产酶活力可达625 IU/mL。  相似文献   
27.
明确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变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策略,采集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周至、眉县、灞桥、渭南、长安和鄠邑不同年份发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后再应用特异性PCR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回接实验。从鉴定出的Psa菌株中选出16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菌株应用7个管家基因进行MLSA分型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6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Psa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验证了其致病性。MLSA分型结果表明16株代表性Psa菌株均属于Psa3,且Psa3与Psa6的遗传距离最近。陕西省猕猴主产区的Psa变型为Psa3,近十年未发生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Psa的检测鉴定及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环糊精生产厂家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发酵过程中频繁染菌,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发酵异常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株不产酶的杂菌H03S。研究杂菌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密度、pH值、酶活等指标,发现杂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菌,发酵液pH值下降速度也慢于正常菌。结合厂家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若发酵过程规范操作,则正常菌会优先形成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如果发酵罐实消后放置时间过长或者突发停电导致发酵终止后重新启动,杂菌会形成优势菌群,降低发酵液pH值,不利于正常菌的增殖。16S rDNA鉴定杂菌序列与正常菌不同,应归属于Bacillus cohnii strain PGRS7。因此,发酵前应预先采用16S rDNA分析鉴定菌种,排除杂菌,避免发酵中断和延迟,防止发酵染菌。  相似文献   
29.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具有分解利用蛋壳内膜能力的菌株Pes207,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分离纯化及初步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胞外蛋白酶分子量约为32 ku,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8.0,Km值为2.89 mmol/L。Pes207具有很强的分解液化蛋壳内膜的能力,其所产蛋白酶在pH 5.5~9.0、温度30~70℃之间具有良好的分解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致病因素、预后及其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电子结肠镜检出的64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64例患者中47例有便秘,服用葸醌类泻药史者54例.诊断为MCⅠ°24例(37.5%),MC Ⅱ°28例(43.8%),MCⅢ° 12例(18.7%).合并有结肠息肉14例、痔疮9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例.结论:服用泻药、便秘以及相关细胞凋亡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泻剂主要为蒽醌类,MC的发病率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其与结肠癌、结肠息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积极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