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31.
水稻双胚苗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子房整体染色透明观察后,通过筛选材料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发现水稻双胚苗品系APⅣ中,存在低频率的无融合生殖。开花前珠心细胞特化并分裂发育形成不定胚。随着珠心组织的退化,不定胚长八胚囊腔中,以球形胚形式存在。开花后4天,球形胚开始分化。球形胚在胚囊中可以和合子胚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但双胚主要来自受精的助细胞或合子胚纵裂。开花后3—4天,在胚乳腔中着色深的球状结构是胚乳部份脱落形成的,不是不定胚。珠孔端反足细胞团不能形成胚。  相似文献   
632.
猕猴桃主要害虫——椰圆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椰圆盾蚧在湖南1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雌雄性比为1:1.04。各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32~42粒。在室温26~28℃下,卵期为5天,幼蚧期为17天,雌成蚧产卵前期为25天,雌蚧世代为44天,雄蚧世代为38天。该蚧虫对美味猕猴桃果实的为害较中华猕猴桃轻。  相似文献   
633.
孝惠爽  赵杰  傅声雷 《生态学报》2023,43(19):7963-7973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速生营林树种,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还存在巨大争议,桉树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考究。针对我国华南地区典型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经营的潜在生态问题,选取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的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10S)、30树种混交林(3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30S)和桉树纯林(Eucalyptus monoculture, E)三种林型,另外设置桉树砍伐(Eucalyptus cutting, EC)和桉树砍伐清除林下灌草(Eucalyptus cutt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ECUr)这两种常见经营措施的处理,通过比较不同林型和管理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的差异,解析了桉树营林对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以及线虫群落的影响。本结果表明:三种林型间的土壤理化特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桉树纯林的土壤真菌生物量、真菌细菌比、食细菌线虫多度显著高于10和30树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634.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非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该研究基于相邻木关系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林25 hm^(2)大型固定监测样地整体、上木层、下木层及其优势物种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其森林空间结构现状,为喀斯特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群落整体为轻度聚集分布格局,接近随机分布,物种高度混交且个体间大小分化程度相近,上木层呈现随机分布、强度混交和中庸偏亚优势状态,下木层呈现聚集分布、强度混交和中庸偏劣势状态。(2)样地内优势物种大多处于轻度聚集分布、强度混交且中庸偏劣势的状态。(3)林木大小比数与胸径、树高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混交度与胸径、树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林木的生长发育,树种优势度逐渐增大,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强。研究认为,木论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尚未完全稳定,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具有发育成顶极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5.
雷惠质  彭兆普 《昆虫知识》1994,31(3):129-132
我们从1977~1992年计14年,采用网笼育苗接虫鉴定与田间自然诱发,共鉴定国内外水稻品种(包括株系,杂交稻三系)32000多份,筛选出高抗至中抗稻飞虱的材料3247份,占11.44%,并从中评选出产量高,适应性广,糯性好,能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多抗性的糯稻新品种,其中以“水源290”及“三五糯”表现最好。在湖南作双季晚稻亩产在420~550kg,作中稻在135~621kg。农民反映糯性好,抗性强,出米率,出酒率,做糍粑,年糕均优于其他糯稻品种。  相似文献   
636.
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相关mi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茂良  陈斌  尹杰  杨岸奇  蒋明 《遗传》2014,36(7):646-65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nt的非编码小RNA,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 miRNA在人和动物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等过程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miRNA在不同种属的睾丸组织及其不同发育时间段均存在特异性表达。此外, miRNA在动物精子生成过程中也存在时空特异性。文章综述了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过程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表达调控以及一些miRNA对精子生成的调节作用, 旨在为睾丸miRN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为利用miRNA调控和促进种公畜精液品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37.
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磷的分配和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区试验和^32P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大豆、柑桔间作和单作条件下,P在大豆和柑桔体中的分配、转移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吸P量和各部位累积P量显著地低于单作大豆;^32P肥料浅施,间作大豆吸收的^32P量显著低于单作大豆;^32P肥料深施,间作大豆吸收的^32P量显著高于单作大豆,但间作不影响P和^32P在各部位的转移和分配.间作柑桔吸收的^32P量显著低于单作柑桔.柑桔新吸收的^32P可快速向地上部分输送,并优先供应生长活跃部位.间作不影响^32P在柑桔各部位的转移和分配.但是P肥深施使柑桔吸收的^32P向地上部分和生长活跃部位的转移速率减慢.间作使土壤中P的生物移动性增强,可促进土壤深层P向土壤浅层迁移.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柑桔间作磷肥的施用深度以保持在20cm以内为佳.  相似文献   
638.
在具南方区域代表性的广西贺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 ,以单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 ,设置地膜覆盖、滴灌、对照 (常规栽培 ) 3个处理 ,在严格控制和统一安排水、肥、病、虫等田间管理措施的前提下 ,与对照相比较 ,从对温室内空气湿度的动态变化状况、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状况、番茄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状况的影响等多个角度 ,研究与探讨了地膜覆盖与滴灌处理的直接与间接降湿效应。结果表明 :(1)运用地膜覆盖与滴灌 ,均能明显降低温室内的月平均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 ,具有明显的降湿效果 ,其中以地膜覆盖效果最佳 ,滴灌次之。与对照相比 ,两者分别能使温室内月平均相对湿度降低 3%~ 11% ,2 %~ 6 % ;月平均绝对湿度降低 0 .8%~ 4 .0 h Pa,0 .4 %~ 1.5 h Pa。 (2 )与对照相比 ,地膜覆盖与滴灌处理分别能使番茄植株矮化 7.19%~2 1.2 4 %、3.2 4 %~ 8.70 % ,基茎增粗 12 .96 %~ 2 3.39%、10 .19%~ 19.35 % ,平均单株叶面积增加 4 4 .10 %~ 91.92 %、30 .0 0 %~ 82 .5 0 % ,叶面积指数增加 0 .0 9%~ 1.4 7、0 .0 7%~ 1.36 ,群体生长率平均值增加 1.89g/ (m2· d)、1.15 g/ (m2· d) ,相对生长率平均值减少 0 .0 0 7g/ (g· d)、0 .0 0 8g/ (g·d) ,净同化率平均值增加 0 .6 6 g/ (m2· d)、0 .10 g/ (  相似文献   
639.
以人工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果实为试材,用80%乙醇分别提取果皮、果肉、种子中的有效成分,经离心过滤后,于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馏浓缩,再经真空干燥处理得到三叶木通乙醇提取物。以L-DOPA为底物,熊果苷作阳性对照,分析测定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百分率。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三叶木通果实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肉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佳,中等浓度的果肉乙醇提取物(200μg/mL)与270μg/mL的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相当。  相似文献   
640.
为了解湖南地区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Tarocco’花青素苷的合成时期和相对含量,通过调查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在开花后100 d起每隔30 d采摘果实,利用pH示差法测定塔罗科血橙果肉的花青素苷含量,并以同果园的纽荷尔脐橙C. sinensis ‘Newhall’为对照。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在果实发育阶段中不形成花青素,塔罗科血橙的花青素在开花220 d之后开始积累,至250 d时花青素苷含量为5.98 mg?L-1,280 d时花青素苷含量达12.09 mg?L-1。随着塔罗科血橙果实发育,花青素苷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