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是浅黄色的柔软的细长管状结构,又分为骨化带、骨化环和膜质部3部分。骨化带表面有4条褐色的、纵向的、柔软的离散带。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存在小齿和无齿两种角质化鳞片,鳞片的一端与表皮连接,另外一端处于自由状态,鳞片以覆瓦状包围在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骨化带和骨化环弯曲程度极低,而膜质部弯曲程度较大。产卵针由1块背片和2块腹片组成,2块腹片之间、背片与腹片之间与可折叠弯曲的柔性角质层连接。其背片两内侧均存在1个未封闭的圆环,其内部有肌肉(背腹肌)、气管、输卵管和直肠等组织或器官。产卵器上有毛形、腔锥形和钟形3种类型感受器。在产卵器收缩时,首先产卵针折叠在翻缩膜内,然后再一起折叠在基节内。因此,在成虫休息时,产卵器形成了产卵针(内层)、翻缩膜(中间层)和基节(外层)3个腹节的套叠。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是伪产卵器,其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外...  相似文献   
152.
[目的]非洲大蜗牛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黑名单的一种入侵陆生螺。目前,其主要防治手段是使用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有危害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针对化学防治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开发非洲大蜗牛新型植物源诱杀剂。[方法]通过对非洲大蜗牛的诱食、灭杀和诱杀试验测定,对比入侵植物提取物和非洲大蜗牛腹足部腺体中的信息素提取物复配成的诱杀剂对非洲大蜗牛的诱杀效果。[结果]食物诱食试验结果发现,非洲大蜗牛腹足部腺体中的信息素选择比例为40.30%,偏好性明显高于氨基酸、含硫化合物甜菜碱和酵母等。以五爪金龙和薇甘菊2种入侵植物提取物复配成的杀螺剂处理后,在24、48 h时非洲大蜗牛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5%、100%。利用信息素为诱剂,结合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和薇甘菊)粗提物复配成的诱杀剂,引诱率为34.12%,仅次于未复配的信息素(37.45%),而诱杀率明显优于所选择的市售诱杀药物。[结论]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和薇甘菊为杀螺剂原料结合非洲大蜗牛诱食信息素,复配制成的诱杀剂(诱杀率31.76%)见效快、杀灭效果强,并且安全环保,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3.
154.
【目的】针对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的特殊巡回扩散模式,通过研究不同日龄成虫(特定扩散阶段成虫)对蔗糖和蛋白的营养需求以及其精巢、卵巢发育进度和特定扩散阶段的交配产卵动态,明确柑橘大实蝇不同扩散阶段演替的营养基础与生殖发育节点,初步明晰其巡回扩散机制,为柑橘大实蝇成虫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各扩散阶段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对蔗糖和蔗糖+酵母混合食物(蔗糖∶酵母=3∶1, m/m)(酵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取食量,测定不同扩散阶段成虫对糖和蛋白的需求;解剖成虫卵巢和精巢;观察成虫交配产卵动态;分析其启动扩散的发育基础和节点。【结果】柑橘大实蝇外迁期(1日龄)和返迁前期(15日龄)雌成虫较其他扩散阶段雌成虫对蔗糖有显著高的取食量,外滞期(10日龄)雌成虫则对糖的取食量最小;迁动状态下,雄成虫对蔗糖的取食量显著低于雌成虫。柑橘大实蝇10日龄雌成虫的酵母摄入量最高,雄成虫则在1, 10和30日龄对酵母摄入量高于15和20日龄雄成虫。10日龄雌成虫、10日龄雄成虫、20日龄雄成虫和30日龄雄成虫对蔗糖+酵母混合食物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对单一蔗糖的取食量;1, 15和20...  相似文献   
155.
【摘要】为探讨油菜、蚕豆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以江汉平原碱性潮土为研究对象, 设置单施化肥(NS)、油菜秸秆+单施化肥(RS)、蚕豆秸秆+单施化肥(BS)3个处理, 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 探究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AOB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强于AOA。对于AOB群落, 相比NS处理, 秸秆还田(RS和BS)处理提高了其多样性指数。其中, RS处理的多样性指数高于BS处理。Veen分析结果显示, 相比AOA,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AOB amoA基因序列OTU数目和分布的影响较大。其中, RS处理对OTU分布的影响强于BS处理。纲水平上,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AOA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于AOB群落, RS处理中unclassified_p__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比NS处理高2倍(p<0.05), 比BS处理高1.45倍(p>0.05); 相比NS处理, RS处理减少了norank_p__ammonia-oxidizing_bactera_ensemble的相对丰度, 而BS处理缺失这一物种。综上可知, 碱性潮土中AOB对不同类型秸秆还田的响应强于AOA。相比BS处理, RS处理对AOB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