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腹部皮瓣对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组采取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其进行修复。通过随访患者,记录分析皮瓣的生存状况、感觉指标、外观以及手部功能的DASH评分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对照组50例皮瓣全部成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触觉、温度觉、单丝、两点辨别觉、瘢痕挛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臃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SH评分为29.56±2.14分,对照组为38.13±3.12分,观察组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手术不破坏主要血管神经,对供区影响小,操作简单,修复的指腹感觉,拇指外形较佳,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诊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汤。比较两组治疗后膝关节优良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患者中使用活血化瘀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苍耳子提取物抗类过敏作用及筛选出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测量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方法,观察苍耳子提取物拮抗C48/80诱发的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建立高表达MrgX2/CMC筛选模型,从苍耳子的10种成分中筛选可作用于MrgX2受体的抗类过敏活性成分。结果:苍耳子提取物可减轻C48/80导致的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降低小鼠血清中组胺、TNF-α、MCP-1和IL-8的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P<0.05)。10种苍耳子成分中筛选出6种有保留成分,其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P<0.05)。结论:苍耳子提取物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致敏介质的释放,其成分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具有潜在的抗类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 (TGF-β-induced gene-human colne 3,βig-h3)在调控骨肉瘤细胞间充质样运动中的作用。方法:将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βig-h3 Vector)和空载体(Control Vector)以增加βig-h3的表达后,应用侵袭实验、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βig-h3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os-2细胞的中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24小时后,细胞中βig-h3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βig-h3过表达的骨肉瘤Saos-2细胞的侵袭、黏附、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细胞伪足的重要成分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活性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磷酸化水平均较空载体转染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βig-h3可能通过激活Rac1-WAVE2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黏附、迁移、伪足形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介导骨肉瘤细胞的间充质样运动,从而促进骨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LC-DCP组以及LCP组,每组各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LC-DC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34.73±12.91)min,LCP组为(129.54±14.87)min,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C-DCP组患者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94±0.83)月,LCP组为(3.81±0.69)月,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LC-DC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73±0.51)分,LCP组为(2.86±0.49)分,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钢板联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均可以作为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STIM1是否参与调控细胞运动促进骨肉瘤的转移。方法:应用靶向STIM1的si RNA沉默MG-63骨肉瘤细胞中STIM1的表达,然后用侵袭实验、迁移实验以及黏附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AK和paxillin的表达及Rac1和RhoA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转染靶向STIM1的si RNA后,MG-63骨肉瘤细胞中STIM1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侵袭、迁移与黏附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伪足与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FAK和paxillin的表达及调控细胞运动的Rac1和RhoA信号通路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IM1可能通过激活RhoA和Rac1的信号通路,增加FAK和paxillin的表达,从而调控骨肉瘤细胞运动,促进骨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相关围术期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估(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关节炎进展、关节出血及纤维化、衬垫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最大关节伸直角度、最大关节屈伸活动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胫股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关节伸直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胫股角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最大关节屈伸活动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X线侧位片C2椎体与颅底连线的夹角(Cobb)、C2椎体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椎体上缘的长度(SVA)、T1椎体上缘线和水平线的夹角(T1-Slope)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升高量为(2.6±0.2)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1%,术后SF-36、N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手术前,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2-C7 SVA、C0-2 Cobb夹角以及T1-Slope均有显著升高,C2-C7 SVA升高量与C0-2 Cobb夹角、T1-Slope的升高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5,P0.001;r=0.327,P=0.003)。手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一定负相关(r=-0.229,P=0.032),手术后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显著影响颈椎矢状面平衡,以颈椎前倾为主要表现,而引起患者颈椎肌肉持续性收缩、上颈椎过度前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croRNA-9-1在体外诱导大鼠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并感染SD大鼠的表皮干细胞;实验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β-巯基乙醇诱导感染后的SD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感染后GFP荧光表达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管结合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MAP-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阳性克隆PCR检测证明大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感染后48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感染组GFP荧光表达达到峰值,感染效率达到了(85.6±1.9)%;β-巯基乙醇诱导7 h时,感染组大部分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且诱导效果显著好于未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MAP-2在蛋白((87.3±0.6)%)和mRNA水平(约2倍)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可以高效感染大鼠表皮干细胞,且可以促进表皮干细胞在β-巯基乙醇的诱导下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