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0例牙龈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吡氯铵治疗,实验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8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81.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LI、GI、S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77%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55,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使用治疗牙龈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关节数字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urwell-Charnley X线复位评分及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IC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SAM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地塞米松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TNF-α、IL-12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7 d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7 d后皮肤瘙痒评分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两组治疗7 d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7 d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 d后血清TNF-α、IL-1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7 d后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CP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4.
肠道微生物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多种生理活动,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总结了肠道病毒感染、非肠道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态调节干预病毒感染等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NAC转录因子家族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在水稻(Oryza sativa L.)生命历程中,NAC家族参与其细胞生长、组织发育、器官衰老等过程,且在应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结构特点,并综述了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在低温、高盐、病原菌等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与功能,并对水稻NAC家族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