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FLP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LP是一种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方法,兼有RFLP标记的稳定、可靠和RAPD技术的高效、简易等优点,已经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等的研究。综述了AFLP标记技术的原理、反应流程、影响AFLP分析的因素、适用范围以及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挖掘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幼虫中肠中高表达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为今后研究以肠道为靶标的新型农药和转基因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4龄幼虫中肠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的FPKM值,筛选高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BLAST软件进行比对筛选高表达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利用MEGA对这些高表达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及其他鳞翅目昆虫的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幼虫不同龄期中肠中的高表达代表性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和验证。【结果】在GO数据库中注释了103 677个在梨小食心虫4龄幼虫中肠中高表达基因,包括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三大类功能共41个分支。KEGG通路分析表明,10 846个高表达基因参与了5类生化代谢通路。筛选到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消化酶基因17个[5个胰蛋白酶(trypsin, TRY)基因、3个氨肽酶(aminopeptidase, APN)基因和9个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 CP)基因]和解毒酶基因32个[1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  相似文献   
53.
蜘蛱蝶属Araschnia Hübner分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蛱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中国蜘蛱蝶属AraschniaHübner8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研究,将布网蜘蛱蝶Araschniaburejana2个亚种中的布网蜘蛱蝶黎氏亚种Araschniaburejanaleechi提升为种——黎氏蜘蛱蝶Araschnialeechi,并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54.
记述了中国蜘蛱蝶属Araschnia Htibner 8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研究,将布网蜘蛱蝶Araschnia burejana 2个亚种中的布网蜘蛱蝶黎氏亚种Araschnia burejana leechi提升为种——黎氏蜘蛱蝶Araschnia leechi,并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55.
56.
朱艳菊  吕志强 《昆虫学报》2013,56(5):505-511
作为遭遇各种微生物的前线, 昆虫的消化道在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肠道免疫反应, 我们利用基于ACP (annealing control primer)的反转录PCR技术, 从中肠组织中鉴定得到18个在经口器感染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其中4个基因在感染后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肽聚糖识别蛋白-L1(PGRP-L1)和一个丝氨酸蛋白酶前体基因特异性地受绿脓杆菌感染后上调; 30kP蛋白酶A基因受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细菌感染后上调。我们的研究鉴定了经口器感染后家蚕中肠中参与入侵细菌识别和免疫信号途径的基因, 可为对这些基因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7.
记述角顶叶蝉亚科中国新记录属铲叶蝉属Aconura,以及1新记录种:多斑铲叶蝉Aconura ochrargentea Emeljanov;之前该种仅在蒙古有记录。重新描述了该属和该种,并提供了该属的种名录。  相似文献   
58.
钟海英  张雅林  魏琮 《昆虫学报》2020,63(4):421-432
【目的】本研究通过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成虫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进一步了解蝉科(Cicadidae)代表种类的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分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合哑蝉雄成虫消化道的整体形态以及食道、滤室(中肠前端及后端、马氏管基部、后肠基部)、滤室外中肠(锥形体、中肠环)、后肠(回肠、直肠)的一般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同时对滤室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合哑蝉消化道由食道、滤室、滤室外中肠及后肠组成。食道狭长,被有上表皮和内表皮。中肠前端、中肠后端、马氏管基部以及后肠基部被一肌肉鞘包围形成滤室构造。组成中肠前端和后端的细胞基膜高度内褶,顶端的微绒毛发达。中肠后端分布许多线粒体和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滤室外的中肠包括膨大的锥形体、中肠环。其中,锥形体由两种细胞组成;中肠环分为前、中、后3个不同的区段。前中肠细胞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中中肠细胞含有分泌颗粒;后中肠细胞包括许多低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和滑面内质网。类铁蛋白颗粒零星分布于中肠环的前、中区段。组成锥形体和中肠环前端的细胞顶端微绒毛被丝状物质覆盖。后肠被有一层表皮。食道、中肠环中段、直肠细胞中含有微生物。【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合哑蝉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方面的信息为其功能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相关微生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共生菌与蝉总科昆虫的协同进化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59.
报道采自中国云南省的蜡蝉科2新纪录种:金黄梵蜡蝉Aphaena aurantia(Hope,1840)和瓦里悲蜡蝉Penthicodes variegata (Guerin-Meneville,1829),对其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0.
记述中国片盾蚧属1新种——蔷薇片盾蚧Parlatoria rosi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