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伯阳王雷邓蓉霞丁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098-1100
目的:利用CBCT(Cone-Beam 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中,下切牙唇向移动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7名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矫治前及正颌手术前对下切牙区进行CBCT扫描,经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个牙根单独成像后分别测量其牙根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量及吸收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下切牙在唇向移动后牙根体积显著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不同牙位间牙根吸收量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在术前正畸治疗移动下切牙的过程中,下切牙牙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片仔癀对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片仔癀以剂量依赖式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增殖,片仔癀250、500、1000μg·mL-1作用于OVCAR-3细胞24 h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6%、30.9%、43.2%,而对照组为0%,其诱导凋亡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积聚在G0/G1期,同时S期细胞比例减少;Akt、PARP、CDK6表达下调。结论:片仔癀可以抑制OVCAR-3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能阻滞细胞于G0/G1期,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明确心理应激对大鼠牙周炎组织局部病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实验性牙周炎组(EP)、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组(EP+PS)以及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药物组(EP+PS+DR),每组10只。分别采用丝线结扎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和心理应激模型。EP组动物仅用丝线结扎右上颌第二磨牙颈部,EP+PS组动物同时接受丝线结扎和心理应激刺激,EP+PS+DR组动物除上述处置外,按5 mg/kg/日剂量腹腔注射氟西汀,而C组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4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糖水偏爱度测试、行为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并计算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情况,同时测量牙龈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导致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移动距离减少(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血清皮质酮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升高(P<0.05);并且应激大鼠的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明显大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同时,心理应激状态下大鼠牙龈组织的氧化还原代谢异常,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低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氟西汀在拮抗心理应激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牙周炎组织局部降低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升高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牙周炎组织的氧化损伤加重,有效拮抗心理应激有助于减轻牙周炎性组织病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名(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三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同时,对上气道各测量项目与颅颌面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上气道各线性测量项目中,鼻咽和腭咽长度(Ln、Lp)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而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舌咽段的高度(Hg)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总体积(Vt)无明显差异.高角组舌咽段体积(Vg)及鼻咽段横截面积(CSAn)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测量项目在各垂直骨面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舌咽和腭咽的体积与横截面积与上下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ODI)正相关,而腭咽体积和横截面积与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错合畸形患者颈椎姿势的特点及差异,为正畸矫治错合畸形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颅面、颈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26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儿童、成人在自然头位时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分别比较儿童以及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间颈椎姿势的差异。结果:儿童:CVT-OPT、SN-CP、SN-OPT及SN-CVT在低、均、高角各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成人:CVT-OPT在低角组与高角组间、均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高角组低于低角组和均角组,在低角组与均角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SN-CP在低、均、高角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SN-OPT及SN-CVT在低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角组〈高角组,在低角组与均角组间、均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错合畸形患者的颈椎姿势在儿童无显著差异,在成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6.
机体在组织器官受到损伤时,细胞凋亡和机体对凋亡细胞的清除在组织再生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背后促进受损组织器官再生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所在。近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在清除凋亡细胞,维持机体稳态以及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再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凋亡的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的极化特点以及凋亡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这3个方面对近期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幼龄犬髁突不同形式的囊外损伤对髁突局部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只6月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五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分别建立幼龄犬单侧髁突颈部骨折、髁突颈部骨折后内固定、髁突颈部骨膜损伤及髁突颈部骨皮质损伤四种动物模型,饲养12w及24w后通过头颅CT三维重建测量的方法观察其对下颌骨对称性及生长量的影响,并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髁突局部生长中心的微观改变。结果:1仅单侧髁突颈部骨折组在损伤早期对下颌骨及髁突发育产生了影响,使损伤侧髁突颈部形态变短变粗,下颌骨长度也较对侧减小,但髁突及颈部的局部适应性改建会逐渐抵消这些影响,24w时下颌骨已不存在骨性不对称,但功能性原因仍能导致颏点出现向患侧的偏斜。2其余三种损伤形式在实验设定的观察期内对髁突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单侧髁突颈部骨折后内固定组在24w时也出现了下颌骨的功能性偏斜。3各种损伤形式对髁突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结论:生长发育期犬髁突囊外损伤对髁突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8.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的可行性,并观察对骨骼肌缺损的修复重建的促进效应。方法:取妊娠E 11.5胎鼠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后在含5ml/L体积浓度二甲基亚砜的DMEM/F12培养基中诱导分化为骨骼肌样细胞,将细胞种植于BAM膜上培养形成组织工程骨骼肌。将其移植入大鼠骨骼肌缺损模型,手术后14 d观察骨骼肌恢复情况,同期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经诱导后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骼肌样细胞转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骼肌可加速缺损的修复重建,组织学染色显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正常骨骼肌的组织形态,可表达成肌相关蛋白MyOD。结论:诱导后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本实验为临床肌肉的缺损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雌激素水平下大鼠颏舌肌的肌电反应,探讨雌激素在预防及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6周龄SD大鼠建立不同雌激素水平模型,用电子称评估术前、术后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大鼠的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电生理方法检测不同雌激素水平颏舌肌的肌电反应。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去势组(OVX)大鼠术后6周体重明显增加(P〈0.01),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2)与SHAM组体重相当。血清雌激素检测结果显示OVX组雌激素水平最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OVX+E2组雌激素水平高于OVX组(P〈0.01),但仍未恢复到SHAM组水平。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颏舌肌肌电强度最低(P〈0.05),OVX+E2组颏舌肌的肌电强度显著高于OVX组(P〈0.05),但仍低于SHAM组。结论:血清雌激素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大鼠颏舌肌肌电强度.这可能是雌激素保护OSAH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壳聚糖温敏凝胶是一种新型的可注射、在体固化的载体材料,该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呈生理中性的溶液状态,在37℃左右可由溶液转变成水凝胶。该水凝胶对大分子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效能,但对小分子药物缓释效能极差。为制备同时缓释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抗菌药物氯己定的功能性壳聚糖温敏凝胶,将小分子药物氯己定先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结物,再将rhBMP-2与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共混于壳聚糖温敏凝胶中,通过HAAKE粘度测量仪,对比加入目标药物前后系统的流变学性质,并且分别通过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量目标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质,温敏凝胶系统的流变学性质几乎未受加入药物的影响。而氯己定从凝胶系统中释放的速度大大减慢,药物持续释放可保持1月以上。同时,rhBMP-2也获得较好的缓释效果。通过先行环糊精包结共混的方法,成功制备同时缓释rhBMP-2和氯己定的功能性温敏凝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