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低聚果糖(FOS)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3组,C组小鼠每天给予正常护理,S组和SF组小鼠每天随机给予1~2种应激源,持续8周,SF组小鼠在应激造模的同时经食物补充FOS。在造模4周和8周后,分别通过强迫游泳、蔗糖偏好试验评估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造模结束后通过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小鼠大脑皮层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并收集结肠内容物进行16S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应激造模8周后,C、S和SF三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C组相比,S组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t=3.970,P=0.0009),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t=3.890,P=0.0011),脑内GR的表达显著降低(t=4.311,P=0.0125);与S组相比,SF组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t=3.495,P=0.0026),蔗糖偏好率和脑内GR表达有增加趋势。结论益生元FOS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诱发的精神情绪异常。  相似文献   
22.
ASB11参与胚胎神经祖细胞的发育、再生性肌发生以及泛素化等过程,但其机制仍不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斑马鱼Asb11基因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DNA免疫技术制备了ASB11多克隆抗体;利用斑马鱼Asb11的c DNA构建p CAGGS-P7/ASB11重组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入6-8周龄的BALB/c小鼠体内,诱导抗原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应答的发生。结果显示,制备的p CAGGS-P7/ASB11重组质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将提取的抗血清进行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400,抗血清抗体能特异的结合ASB11蛋白。本研究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汉寿中华鳖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中华鳖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与瑞鳖、砂鳖等的差异,为探讨其进化与遗传分子标记奠定实验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汉寿中华鳖Cytb基因的序列,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最后通过分子进化树分析中华鳖与砂鳖的亲缘关系。通过克隆发现中华鳖细胞色素b基因的mRNA开放阅读框含有1 140 bp,其碱基组成为A+T的含量(61. 1%)高于G+C(38. 9%),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与山瑞鳖和砂鳖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中华鳖与瑞鳖和砂鳖均存在一定差异; Cytb基因在中华鳖不同组织和各个不同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且在精巢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时期阶段呈"低-高-低"曲线表达模式;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汉寿中华鳖与砂鳖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但是在Cytb中仍存在差异,所以能够很好的把它们区分开来。此外汉寿中华鳖与哺乳动物、鱼类和爬行类均存在巨大差异。结果表明,Cytb基因在探讨汉寿中华鳖的进化与遗传分子标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分析中华鳖种属进化系统发育特性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4.
为分析不同饲料喂养对黄牛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用芒草单一喂养和农家混合饲料喂养两年的黄牛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四个胃中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包埋裂解法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提取微生物总 DNA,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使用细菌16S rRNA 引物341F /534R 及真菌18S rDNA 引物 NS1/GCFungi 进行降落 PCR 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扩增产物进行区分,使用硝酸银染色。电泳扫描结果通过 Quantity one 软件进行分析,SPSS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瘤胃样品共性条带和特性条带测序并比对。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大,UPGAM聚类图上被分为两支,相似性只有0.35。且香农多样性指数及条带丰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真菌 DGGE 图谱条带差别不大,聚类图上显示实验组四个样品与对照组四个样品相似性在0.43~0.68之间。多样性及条带丰度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0.0027~0.5999。测序结果,细菌与数据库中未培养细菌种类较为接近,而真菌中部分与已知菌种接近。芒草单一饲养对牛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极大的影响,对细菌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5.
蛋白磷酸酶2A(PP2A)是由36 k Da的催化亚基C(PP2Ac)和65 k Da的结构亚基A(PP2Aα/β)一起组成PP2A的核心酶,并且和各种不同的调节亚基B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PP2A全酶复合体。在细胞中PP2A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抑制肿瘤的形成当中,编码PP2Aα/β基因的突变将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其他疾病。当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中过表达PP2A-Aα时,细胞生长被抑制,细胞周期停留在G0/G1期,致瘤能力也同时被抑制。进一步研究证明当PP2A-Aα过表达时,Akt被去磷酸化失活使Skp2的表达下调,从而导致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kip1的表达上调。肿瘤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表明过表达PP2A-Aα之后H1299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明显的降低,形成的克隆细胞团也较小,这些结果和裸鼠成瘤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6.
《生命科学研究》2016,(6):516-520
离体叶片再生是兔眼蓝莓离体快繁和遗传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兔眼蓝莓离体叶片再生途径,以兔眼蓝莓杰兔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对离体叶片再生途径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离体叶片不定芽在30 d内基本完成其发生、发育和形成的全过程。离体叶片以直接再生途径发生不定芽,且属于多起源,其分生组织起源于离体叶片切口附近与维管束相邻的上表皮细胞、维管组织薄壁细胞及周围薄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直接形成芽,再发育成苗。此外,兔眼蓝莓离体叶片不定芽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时空特性,多个不定芽先后在离体叶片上形成单芽或丛生芽。  相似文献   
27.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 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1,Bmi-1)是一个功能确定的多梳基因(polycomb group genes,Pc G)家族成员,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永生化和细胞衰老中起关键作用。既往认为Bmi-1主要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Bmi-1与血管平滑肌增殖、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外基质降解、炎性反应活化等关系密切,可能通过调控上述过程参与血管重塑。本文围绕Bmi-1与血管重塑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生命科学研究》2019,(5):345-351
运用由CRISPR/Cas9技术延伸的两种转录激活系统Cas9-p300和dCas9-VPR分别激活生殖特化相关基因,比较它们针对生殖细胞特化基因的激活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这两种激活系统均可激活大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其中, Cas9-p300系统激活BLIMP1基因的效率更高, dCas9-VPR系统激活NANOS2、DAZL、SOX17基因的效率更高,两种系统在激活DDX4、TFAP2C基因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本研究通过比较Cas9-p300和dCas9-VPR转录激活系统调控生殖特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揭示了不同的转录激活系统在激活生殖特化相关基因时的不同效率,这将为利用转录激活系统研究生殖细胞分化提供理论基础,也将为研究其他发育系统中细胞命运的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长时间存活大鼠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及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用1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CA3区注射LPS 10μ1.7和14d后,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海马CA3区注射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可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但并不能引起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损伤后的脑内炎症反应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引起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不同时间点背根神经节(DRG)内谷氨酰胺转化酶(G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左侧为对照侧,右侧行坐骨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分别存活1、3、7、14或21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RG中GS的表达。结果:正常组DRG内GS主要表达于卫星细胞。坐骨神经切断1天后GS表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3天时GS表达下降,7d时恢复正常。14天、21天时GS表达继续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手术侧和对照侧GS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后DRG内GS表达存在时空变化,这可能与坐骨神经切断后DRG内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