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杨梅RAPD-PCR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杨梅DNA为模板,对影响杨梅RAPD-PCR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期建立杨梅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杨梅RAPD-PCR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杨梅RAPD-PCR的反应体系(20μl)中含有1×buffer,1.0U TaqDNA聚合酶,3.0mmol/L MgCl2,0.30mmol/L dNTPs,1.5μmol/L引物和模板DNA 30-40ng。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3min,再进入38个PCR循环(94℃变性30s,38℃退火30s,72℃延伸90s),72℃延伸7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1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小桐子枝叶6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烟草疫霉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抑制作用最强的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小桐子枝叶的乙醇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最高,在浓度为0.8 g·L-1时,小桐子枝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烟草疫霉菌、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1%、90.3%、86.4%、77.9%,其抗菌活性与农药世高均无显著差异;在小桐子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稻瘟病菌和烟草疫霉病菌进行生物活性追踪测试中发现,石油醚和水萃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活性,当浓度为0.8 g·L-1时,石油醚和水萃取物对两种病菌抑制率都达50%以上。表明小桐子枝叶含有丰富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且主要存在于小桐子枝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中。  相似文献   
113.
虫瘿与致瘿昆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光钺  王义平  吴鸿 《昆虫知识》2010,47(2):419-424
虫瘿是由昆虫等致瘿生物诱导寄主植物而产生的一种特异组织。虫瘿对致瘿生物具有提供营养和保护等作用,虫瘿不仅有一定的经济利用和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多数致瘿昆虫是农林害虫。本文对致瘿昆虫在植物上的致瘿部位、致瘿的主要昆虫类群、虫瘿形态结构、虫瘿化学组成、虫瘿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虫瘿的利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以从光皮桦茎叶组织提取的mRNA为模板,根据其他已克隆到的阔叶类树种中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兼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部分基因片段,然后结合5’,3’RACE方法从光皮桦中扩增出1个4C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l4CL。该基因cDNA全长为1983bp(GenBank登录号FJ410448),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69~1697bp),编码蛋白为54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AMP结合功能域和一个含有12个氨基酸的功能基序。与其他植物中的4CL进行同源性比对的结果显示,Bl4CL蛋白与东北白桦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8%。该基因在光皮桦的根和茎中表达量较高,而在花和叶中的表达量低。  相似文献   
115.
何云核 《生物学杂志》2010,27(4):99-100
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作者发现了被子植物两种新脉型,分别命名为假三出脉和平行三出脉,在此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6.
生物量精确估算模型与参数辨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辨识方法的改进对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用Chebyshev多项式系的组合构建了p维连续函数空间的一组乘积型基,进而建立了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它具有如下特点:(1)可以克服常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经验性、不稳定性、不通用性及对生物量影响因素适应性差的特点,(2)它适合于影响生物量的任何因素,故适应范围非常广且很稳定,(3)可根据实际需要及估算精度确定影响生物量的因素及其阶数大小,(4)模型对生物量的估算相当于在区间[-1,1]上进行的数值插值,变量阶数越高,所插入的点就越多,估算结果越符合实际,整个估算的插值过程与树木的树干解析与树木生长原理是相一致的。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做了探讨,经典最小二乘算法是生物量估算的最常用参数辨识方法,由于它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常用最小二乘的估算精度与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可以克服常用最小二乘的缺陷,但在提取成分时仍具有不足,针对偏最小二乘的缺陷本文对它做了改进,改进算法即能克服偏最小二乘的不足还能使估算精度大大提高。用2个案例对3种生物量估算方法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改进算法精度最高,其生物量估计误差在零附近排成一条直线。  相似文献   
117.
浙江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5种种子植物在浙江的分布新记录.其中,纵肋人字果[Dichocarpum fargesii (Franch.) W.T.Wang et Hsiao]、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和沼生蔊菜[Rorippa palustris (L.) Besser]为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小叶地锦(Euphorbia heyneana Spreng.)和异檐花[Triodanis perfoliata (L.) Nieurol.]为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8.
机械刺激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研究机械刺激的生态学效应有助于将风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区别开来。机械刺激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植物生态学与植物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机械刺激的生态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深入系统地研究植物对风区等多机械刺激干扰生境的适应性策略做了理论上的概括。同时,为这一理论的应用及未来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9.
西天目山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在区域碳平衡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研究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子有助于了解其土壤CO2释放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毛竹林土壤碳循环特点提供科学依据。以浙江省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2007年5、8、11月,2008年1、3月)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同时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1)毛竹林土壤呼吸具有典型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模式,日动态变化较为平缓,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较为显著(P0.05),最大值(5.99μmol.m-2.s-1)出现在2007年8月,最小值(1.08μmol.m-2.s-1)出现在2008年1月。(2)回归方程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5 cm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较弱(P0.05),与近地面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分别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01)和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尿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呼吸均呈正相关,其中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温度是调控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地面大气环境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也对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模拟酸雨对杉木幼苗-土壤复合体系土壤呼吸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源月  江洪  李雅红  原焕英 《生态学报》2010,30(8):2010-2017
为了解酸雨对土壤碳释放的作用,选取对酸沉降敏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复合系统,分成重度酸雨(pH值2.5)、中度酸雨(pH值4.0)和对照(pH值5.6)3个处理区组,进行了2a模拟酸雨胁迫盆栽实验。通过分析酸雨短期作用下土壤酸化的状况以及土壤呼吸的变动,发现:(1)对照组土壤pH值虽有下降,但土壤缓冲体系无显著变化。重度酸雨组土壤pH值持续下降至3.71,土壤残留交换性Ca2+和Mg2+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缓冲体系转成铝缓冲体系,土壤明显酸化。中度酸雨组土壤pH值略低于对照,土壤残留交换性Ca2+含量维持在40.15-42.76μg·g-1(烘干土),而交换性Mg2+含量下降,土壤缓冲体系无显著变化。(2)非模拟酸雨胁迫状况下(对照组),2007年和2008年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41μmol·m-2·s-1和1.42μmol·m-2·s-1,土壤呼吸作用稳定。模拟酸雨短期内以抑制土壤呼吸为主。重度酸雨使土壤呼吸作用持续减弱,2007年和2008年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14%和28%;中度酸雨虽未造成土壤的显著酸化,但该处理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2007年增加了8%,2008年则降低了15%。模拟酸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随着酸雨的持续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