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01.
惠州西湖磷模型的初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文晔  钟萍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05,24(4):373-375
国家4A旅游景区之一的惠州西湖地处亚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的浅水型城市湖泊.在西湖水体完全混合的假设和西湖实地调查和2003年~2005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惠州西湖建立了零维总磷模型.文中对总磷模型进行了参数的率定、校正,并用模型对2003年10月到2004年9月一周年进行总磷浓度的模拟预测,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在惠州西湖水质预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根据西湖底泥磷释放率的特征提出修正模型,大大降低了原模型模拟误差,更精确拟合惠州西湖的总磷浓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西湖的长期预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2.
亲鱼密度、透明度和基质对马那瓜丽体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林小涛 《生态学杂志》2006,25(2):175-179
从繁殖行为学的角度研究了亲鱼密度、池水透明度、基质对马那瓜丽体鱼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亲鱼密度越大,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越低。当亲鱼密度>4 RP.m-2(RP为繁殖组)时,几乎不见马那瓜丽体鱼产卵;透明度对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比对产卵率的影响要大。透明度越大,产卵巢间的最小距离越大;基质明显影响马那瓜丽体鱼的产卵效果。其喜欢在经过40~60目筛的砂粒上产卵,而且平均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87.78%和79.44%。在棕榈皮上未见产卵,而在粗糙的瓷片上可见产卵,但其平均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而且变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P限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对N、P营养盐的响应,通过添加N、P营养盐设置N/P梯度,对广东省流溪河水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P显著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群落受P盐的影响比N盐显著;藻类的种属特异性导致浮游植物群落对氮磷营养盐的响应不一致,浮游植物总丰度与N/P比值不相关,其中隐球藻(Aphanocapsa sp.)、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蓝藻适合在高N高P条件下生长,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等绿藻优势种偏好中N高P环境,而曲壳藻(Achnanthe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硅藻在低N低P的环境下占据优势;P浓度为0.8~2.0μmol/L时存在诱导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阈值,当P浓度大于2.0μmol/L时则抑制酶活性; P浓度为2.0μmol/L可能是浮游植物维持生长的最适浓度,浮游植物N/P维持动态平衡;藻细胞N/P、C/P与水体P浓度、N/P呈显著正相关,而藻细胞C/N受N影响更明显(P0.05)。这为热带亚热带水库的水质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乳腺癌MDA - MB - 231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探讨华蟾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作用于MDA - MB - 231细胞24h后,分别用荧光探针罗丹明123和荧光探针DCFH-DA进行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华蟾素作用于MDA - MB - 231细胞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0、12.5、25、37.5、50μg/ml),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升高,荧光强度从3 609±24上升为6 263±35;同时,线粒体膜电位(△Ψm)显著下降,荧光强度从242±6降低到173±4.结论:华蟾素作用细胞后,使得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同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推测华蟾素对MDA - MB - 231细胞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5.
倒刺鲃生活史各阶段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对分布在西江水系中上游广西柳江段龙江中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倒刺鲃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消化道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满度等生物学参数。通过其食物组成、出现率和饵料类群变动或更替的数量特征,细分出倒刺鲃各发育阶段的食性特点:仔鱼和稚鱼阶段为杂食性偏动物食性;早期幼鱼为明显的杂食性;青年鱼则趋向于杂食偏植物食性;成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食性鱼类。倒刺鲃幼龄及青年个体在周年中保持2·0~5·0的食物充塞度,而成鱼的摄食强度则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1月的平均充塞度只有0·3,在10月则为5·0。倒刺鲃幼龄个体周年中肥满度变化不明显,条件系数全年维持在2·201~2·406;青年个体周年中的肥满度5~8月间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条件系数的变幅为2·337~2·365,但从9~12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451逐渐增大到2·852,在1~4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693减小到2·306;成鱼的肥满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的条件系数为1·775,12月的则高达2·894。在倒刺鲃的整个生活史中,藻类在消化道中的出现率均达100%,平均湿重百分比在25·0%以上,可能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06.
类胡萝卜素(包括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的重要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藻是生产类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的合成、功能和生产,以及富含叶黄素藻株的选育和异养培养,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在有无硫及pH5.0-8.0下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光照产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165μmolm-2s-1)条件下,从有硫培养液(TAP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在pH6.0-7.0时生长最佳,生长旺盛易形成暂时的无氧环境而利于藻产氢。最高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出现在pH7.0,分别是0.10mlmg-1chlh-1和1.39ml。从无硫培养液(TAP-S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明显受抑制,形成的无氧环境持久,故产氢持久,总产氢量比有硫培养液内高。蛋白核小球藻在pH5.5培养液内的Fv/Fm值后期高于其他4种pH值的,表明潜在的PSII光化学效率高,在光照条件下产氢电子主要来源于PSII,故pH5.5的无硫培养液内藻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最大,分别是0.58mlmg-1chlh-1和10.98ml。说明pH为5.5的无硫培养液是蛋白核小球藻产氢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8.
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2,31(2):115-120
湖泊富营养化常导致蓝藻生物量的增加,水质恶化.于2011年2月至12月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六个湖区的蓝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元妙观湖区与南南湖蓝藻无明显的优势种;平湖蓝藻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和湖丝藻(Limnothrix sp.),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的主要优势种均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平湖、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蓝藻丰度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惠州西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受氮、磷盐控制.冬季温度的影响,蓝藻生物量与氮、磷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以海南岛主要水系的30个样点的河流底栖硅藻为对象, 分析了其枯水期的群落组成, 并探讨了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在鉴定出的55属174种底栖硅藻中, 曲壳藻属是优势属, 占52.3%。聚类分析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 底栖硅藻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可划分为西部坝王岭、西部尖峰岭、中部的鹦哥岭和五指山以及东部的吊罗山4大群系。其中西部山区昌化江水系的硅藻多样性最低, 中部山区为昌化江水系和南渡江水系的发源地, 其硅藻多样性最高, 东部山区硅藻也表现出一定独特性, 说明本研究中底栖硅藻群落分布很可能受季风及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样点的优势种为清洁指示种, 少数样点出现了Gomphonema parvulumAulacoseira ambigua等高营养盐指示种, 表明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 仅少部分河流由于人类活动而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研究通过比较外来入侵物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和土著濒危物种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在不同流速和饵料密度条件下的摄食特点来评价两者对溪流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验共设5 个流速梯度(0 bl/s,1.5 bl/s,3.5 bl/s,5.5 bl/s,7.5 bl/s)和3个饵料密度梯度(500 ind/L, 1 500 ind/L, 3 000 ind/L)。摄食一定时间后通过计数鱼体消化管内的丰年虫无节幼体个数来表示鱼的摄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速和不同饵料密度下,唐鱼摄食率的变化幅度都小于食蚊鱼。食蚊鱼的摄食率显著受到水流速度和饵料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水流速度的上升而极显著地降低,而随着饵料密度的上升而极显著地升高。而唐鱼摄食率则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但其摄食率不受饵料密度及其与水流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