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研究。采用T4K矫治器治疗患儿6个月,对比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模型测量值、X线头影测量数据以及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随访3年,分析X线头颅侧位片的检测数据。结果: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前牙覆合值、前牙覆盖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SNA角、ANB角以及U1-SN角和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B角、L1-MP角以及U1-L1角和下颌平面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上面高、下面高以及下面高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显示,ANB角和L1-MP角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而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覆盖均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T4K矫治器对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有利于其康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系统评价阴道用乳酸菌制剂辅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及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创建时间至2018年1月),纳入关于阴道用乳酸菌制剂辅助治疗RVV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RCT,包括3 635例患者,结果显示:阴道用乳酸菌制剂辅助治疗RVVC的痊愈率优于单纯抗菌药物[P0.001,OR=2.15,95%CI(1.81,2.54)],总有效率高[P0.001,OR=3.26,95%CI (2.5,4.26)],复发率低[P0.001,OR=0.19,95%CI (0.15,0.2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egg′s检验表明纳入的RCT研究无发表偏倚(P=0.1020.05)。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阴道用乳酸菌制剂辅助治疗RVVC疗效优于单纯抗菌药物,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中医外科"托法"辅助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颅脑手术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发生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托法"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疗效、抗感染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血清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PCT)。结果:260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有21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外引流以及脑脊液漏是影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经中医外科"托法"辅助抗感染治疗后,2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血清IL-8、hs-CRP和 P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抗感染治疗时间和总费用分别为90.48%、(11.43±1.57)天和(7571.68±2541.29)元。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外引流以及脑脊液漏是影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医外科"托法"可用于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只WKY大鼠为对照组,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白杨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治疗,每日1次,干预4周。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大鼠动脉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马松染色(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 HE) 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和白杨素高、中、低剂量组SBP和DBP均明显下降,血清eNOS和NO显著上升,ET-1和AngⅡ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白杨素高剂量组改善情况优于白杨素低、中剂量组(P<0.05);心肌细胞相关病理损伤减轻,白杨素高剂量组改善情况优于白杨素中、低剂量组。结论:白杨素可能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因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组方对前交叉韧带损伤(ACL)损伤患者 ACL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 -2(BMP-2)基因表达及 ACL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 -2021年 9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一科住院的拟行膝关节镜下 ACL重建术治疗的 ACL损伤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观察组术前2周开始口服六味地黄丸组方,且术后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组方至少 1月,对照组不予服用药物。术中采集患者损伤之前交叉韧带组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韧带组织的 TGF-β1和 BMP-2基因表达,并对患者进行 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 TGF-β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与治疗时间之间有显著性交互效应(均P<0.01),两组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两组术后 1周 -术后 1月,术后 1月 -术后 3月 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 1月、术后 3月 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六味地黄丸组方可提高 ACL损伤患者腱骨界面处 ACL组织 TGF-β1基因表达,促进 ACL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在宫颈癌细胞TC-1的荷瘤小鼠模型中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OCS1)基因沉默后对宫颈癌细胞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宫颈癌细胞系TC-1的荷瘤小鼠模型,将含有SOCS1沉默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DCs细胞,对荷瘤小鼠进行细胞免疫后监测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小鼠存活率,并检测小鼠脾细胞对TC-1细胞的体外裂解率以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等指标。结果:DCs SOCS1基因沉默后可延长小鼠存活期,增强DCs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小鼠脾细胞对TC-1细胞的体外裂解率(P<0.05),增加小鼠血清IL-12因子表达(P<0.05)和小鼠脾细胞IFN-γ表达(P<0.05),但对小鼠脾内效应细胞的数量没有影响(P>0.05)。结论:小鼠体内实验初步证实,DCs SOCS1基因沉默后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小鼠体内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注意力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100例,入组患儿按门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感觉统合训练)和研究组(双数,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各为50例,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注意力、脑动脉血流速度、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PSQ)、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注意力情况:错误数、漏报数较干预前减少,反应时间较干预前缩短,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双侧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增快,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CRT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调节脑血流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神经营养指标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8例PSD患者,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和研究组(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6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巴氏指数(BI)、血清神经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优于对照组的67.35%(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IGF-1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NE、5-HT、D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PSD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神经营养指标,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n=54)和观察组(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n=5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硝酸甘油片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可地尔与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治疗可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虫草类药材采用85%乙醇超声提取游离甾醇、采用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总甾醇,并用绿色溶剂(乙醇和水)固相萃取法纯化分析溶液。用HPLC-ELSD法测定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EC-C18 (100 mm×4.6 mm, 2.7 μm),绿色流动相乙醇-水(89:11),流速为0.5 mL/min,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3种甾醇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20批虫草类样品均含结合型甾醇和游离型甾醇;冬虫夏草繁育品与野生品均含3种甾醇,两者含量相当;凉山虫草(野生品)、蛹虫草(培植品)、蝉花(野生品)可检测到麦角甾醇。该方法可有效鉴别冬虫夏草和其他3种虫草产品,为虫草类产品质量评价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