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宫颈癌治疗后未控或复发135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未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135例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初治时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大小以及初治方法和完成情况。结果:发病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9.9岁,发病年龄≤35y的患者18例(13.1%);Ⅰ期3例(2.2%)、Ⅱ期52例(38.5%)、Ⅲ期80例60.0%;鳞癌104(75.6%)、腺癌26例(19.3%)、特殊类型7例(5.1%);高分化14例(10.4%)、中分化88例(53.6%)、低分化33例(24.4%);糜烂型Ⅱ例(0.7%)、菜花型33例(24.4%)、结节型69例(51.1%)、空洞型27例(20%)、颈管型5例(3.7%);肿瘤直径≥4cm患者93例(68.9%);48例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外院手术22例、术中有肿瘤残留的10例、术后病理提示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而未在4周内补充治疗的17例;87例患者放疗为主,其中37例门诊放疗、21例放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论:宫颈癌治疗后来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有临床期别晚、非鳞癌等多种,应争取早期发现、规范治疗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预测模型,提出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特征选择方法应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精确放疗后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中,进而建立基于CART和Bayes算法的HBV再激活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CART算法划分了多组具有优秀分类能力的特征节点集(危险因素),尤其当特征节点集为HBV DNA水平、外放边界、放疗总剂量、V20和KPS评分时,在CART和Bayes预测模型中的分类正确性分别为88.51%和86.69%,得到HBV再激活正确性贡献度的排序为KPS评分全肝平均剂量V20放疗总剂量V10;当甲胎蛋白AFP出现时,增加了HBV再激活的预测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p53 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 ASPP2)能够与p53 蛋白结合特异性地增强其促细胞凋亡功能,进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我们发现的1个比ASPP2少300多个N端氨基酸的异构体ΔASPP2.目前,ΔASPP2对p53起何种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rAd-ASPP2、rAd-ΔASPP2腺病毒,利用rAd-p53、rAd-ASPP2、rAd-ΔASPP2 感染p53缺失的细胞系H1299,在MMS的作用下研究ASPP2 和 ΔASPP2 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53自身过表达能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ASPP2可显著增强p53介导的MMS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作用;然而,ΔASPP2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但却显著抑制rAd-ASPP2 增强的rAd-p53的促细胞凋亡作用.p53-ASPP2 复合体可能改变p53 蛋白的构象,促进p53 和增强子Bax的结合活性.p53 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ΔASPP2的存在可显著抑制ASPP2增强p53 介导的bax基因转录活性, 提示ΔASPP2可能与ASPP2结合后来抑制p53的凋亡基因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文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人肿瘤细胞RNA干扰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和乏氧诱导因子-1β(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β, HIF-1β)基因为靶基因,采用Invitrogen公司的BLOCK-iT Lentiviral RNAi Expression System生产表达靶基因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导Hela、SPCA1和A549,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靶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用此系统生产慢病毒,每一10cm培养皿可收获6.3×1010个病毒颗粒。浓度为2×1010copies/ml的Lenti6-HIF1α和Lenti6-HIF1β转导SPCA1、A549和Hela细胞的功能滴度分别为:1.8×106TU/ml、1.2×106TU/ml、1.75×106TU/ml和1.76×106TU/ml、1.21×106TU/ml和1.79×106TU/ml。延长病毒的吸附时间可以提高转导效率, 8小时以内转导效率与吸附时间呈正比,12小时开始进入平台期。1/4、1/2、1、2、4、8倍MOI的Lenti6-HIF1α病毒转导SPCA1和Hela细胞48小时后,RNAi效果与病毒量呈正相比。用筛选的转导细胞证实,RNAi长期效果与细胞类型无关,但与shRNA表达结构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的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人肿瘤细胞RNA干扰,短期基因抑制效果取决于细胞类型、病毒量和病毒的吸附时间,稳定基因沉默效果与病毒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的拷贝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食管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营养不良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住院患者110例,治疗前经NRS2002分析营养风险,经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评估营养不良情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PG-SGA评分将患者分成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经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比较四组SF-36评分与预后。结果:110例患者中,NRS2002分析提示有营养风险者78例,无营养风险者32例。PG-SGA评分提示营养正常37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中度营养不良25例,重度营养不良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95%CI:1.312-3.374,OR=2.104)、消化道症状数目>2个(95%CI:1.052-6.701,OR=2.655)、吞咽障碍(95%CI:1.711-13.601,OR=4.824)、术前合并症(95%CI:1.274-10.406,OR=3.641)是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躯体疼痛、精力、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营养正常组降低,且中、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轻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正常组生存率为94.59%,高于重度营养不良组的70.00%(P<0.05)。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营养状态主要受患者年龄、消化道症状数目、吞咽障碍、术前合并症的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营养评估有望成为预测食管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P90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属于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家族,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大量的细胞内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存活和分化等,迄今已发现此家族有4个成员,在人体各种细胞及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不同,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本文对RSKs与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Mo MLV gag-pol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含MoMLV gag-pol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实现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反转录并扩增gag-pol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gag-pol,用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Zeocin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SDS-PAGE分析检测表明, gag-pol基因在NIH3T3细胞实现了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kD)为194.78×103。然后,将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此细胞系,包装逆转录病毒。用PCR与标记基因补救分析法检测野生型辅助病毒。结果 酶切鉴定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2-kb,与预期大小一致,经Zeocin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SDS-PAGE实验表明产物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kD)为194.78×103,与预期相符。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出高病毒滴度(4.0×106CFU/ml)的细胞克隆,且未检测到辅助病毒。结论 本工作构建的融合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gag-pol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构建成功具有靶向性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该细胞系能够包装出高滴度的逆转录病毒,为肝细胞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基因转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