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经济水平趋于高阶的时代,城市生态系统是当前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融合了自然科学(如林学、生态学等)和社会科学(如管理学、人文地理学等)领域的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人机遥感已在生物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广泛使用。主要从监测、研究、评估和保护等四个方面简要叙述了无人机技术在林业生态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以广州南沙区河涌景观为例简要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森林景观中的实际应用。试图为我国城市区域的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竹林在我国视为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大;然而竹林碳储量的估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竹林的异质性分布有关。与竹林植被碳储量的研究相比,关于竹林土壤碳储量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四川长宁县竹林土壤为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地统计法(克里金插值法)开展竹林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研究。四川长宁的竹林土壤碳密度在0~20 cm土层空间自相关程度低,在20~40和40~60 cm土层为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竹林土壤碳密度克里金插值的最优插值邻域为1.5 k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碳储量不断减小,全县竹林0~60 cm土壤碳储量为2.45 Tg。空间分布显示,长宁南部土壤碳密度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北部为块状镶嵌分布,总体呈现从南向北减少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土壤湿度和植被指数是长宁县土壤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竹林土壤碳储量的估算精度以及竹林抽样设计、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解毛竹林下不同盖度芒萁种群对土壤碳含量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四川长宁县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yoma)盖度分别为7.75%(PE)和63.25%(DD)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DD样方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PE样方,进而导致团聚体稳定性降低。DD样方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含量显著低于PE样方,且TP降幅最大,使得土壤C:N、C:P和N:P显著增加。毛竹凋落叶和细根的TOC、TN、TP、C:N、C:P和N:P在DD和PE样方间无显著差异,但DD样方芒萁凋落叶和细根的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毛竹。相关分析表明PE毛竹细根的TP含量仅与大团聚体的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D毛竹和芒萁细根的TP含量与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中团聚体的T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毛竹林下高盖度的芒萁种群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C、N、P含量,通过改变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而增加毛竹和芒萁细根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N和P的吸收,尤其是对P的吸收。因此,在川南地区粗放经营毛竹林中应考虑调整林下...  相似文献   
114.
毛竹是具有经济、生态等综合价值的重要物种,带状采伐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可机械化经营模式,在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施肥是加快林分恢复的重要措施。2019年选取大年毛竹纯林,在带状采伐后选取N∶P2O5∶K2O为2∶1∶1、3.5∶1∶2、5∶1∶2.5(A1、A2、A3)3种施肥配比和450、600、750 kg·hm-2(B1、B2、B3)3种施肥量进行二因素三水平施肥试验,探究林下植被多样性对养分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采伐当年,林下植被多样性随施肥配比的N、K比例升高,Shannon指数(H)和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显著递增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表现出低比例时抑制和高比例时促进;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呈显著单峰趋势,各指数受不同施肥量影响的差异不显著。(2)2021年,指数H和D′的显著变化趋势消失;指数D和E保持显著单峰趋势,施肥配比为A2时达到峰值。(3)在时间动态上,施肥处理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模式,2021年指数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