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床科室护士长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并分别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工作调控、掌握学科知识重难点,以及创新、协作沟通能力等8个方面进行问卷考评.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协作沟通能力等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调控、掌握学科知识重难点能力等2个方面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临床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协作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护理管理、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 499(miR-499)慢病毒转染对诱导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取第四代Wistar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物。使用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的细胞批次用于后续实验。实验设置miR499慢病毒转染、慢病毒空白转染2个处理组,分别于处理后即日、1d,3d,5d,7d收集细胞进行下列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重要转录因子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心肌特异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培养第四代Wistar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物,可用于实验。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icroRNA 499慢病毒载体转染后microRNA 499表达明显升高,且转染后1d,3d,5d,7d,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逐渐增强。慢病毒空白转染组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自第3天开始可见cTnI阳性表达条带,慢病毒空白转染组未检测到明显阳性表达条带。结论:microRNA 499可诱导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123例患者采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左心房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并进行术后1年随防。结果:术后即刻患者左心房压、二尖瓣跨瓣压差下降,二尖瓣口面积增加,术后1年,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变化,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能明显改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59例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3例单纯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体检、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评估。选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肌钙蛋白(TNI)及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为评价指标。结果:(l)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循环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循环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呈正相关,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50岁以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冠状动脉罪犯斑块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147名≤50岁的UAP患者资料。所有罪犯血管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都进行了冠脉造影和OCT检查,并评估罪犯斑块的特点。根据罪犯斑块形态学特点分为斑块破裂(Plaque Rupture,PR)组、斑块侵蚀(Plaque Erosion,PE)组和对照组。结果:在147个罪犯斑块中,35个罪犯斑块发生侵蚀(23.8%),42个罪犯斑块发生破裂(28.6%)。人口学、实验室结果显示PE更多发生在女性(60.0%),PR更多发生在男性(69.0%);与PR组和对照组相比,PE组年龄偏大(P0.001)且高脂血症(P=0.007)和吸烟(P=0.005)比例也较高。OCT结果显示与PE组和对照组相比,PR组脂质核心更长(P=0.002),平均脂质角度更大(P=0.001),且纤维帽厚度较薄(P=0.01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得出,PE的发生与高脂血症和吸烟有关。结论:PR和PE导致了超过半数的50岁以下的UAP发作,PE更多发生在高脂血症和吸烟的UAP患者,已经成为除PR外可能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个体化快速心律失常虚拟介入手术体系定位手术靶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室性早搏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20例,(其中室性早搏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80例),平均年龄40.6±9.7岁,获取数字新电机记录18导体表心电图(ECG)、数字食道调搏图、心脏CT成像原始数据,并记录手术靶点。所有采集心电图和CT数据进行多模式序列识别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处理,然后再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两名心内科医生人工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定位,并不告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射频消融手术最终靶点定位结果,按照室性早搏和房室旁路的诊断定位标准进行诊断,随后两名医师对处理后的心电图进行诊断,再次得出诊断结果,以术中成功消融靶点定位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个体化快速心律失常虚拟介入手术体系定位手术靶点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ECG+CAD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独ECG组,ECG组ROC曲线下面积(Az)=0.742,95%可信区间[0.652-0.832];ECG+CAD组:Az=0.934,95%可信区间[0.882-0.985];ECG+CAD组:精确度0.908;敏感性:0.905;特异性:0.923;阳性预测值:0.818;阴性预测值:0.934,较单独ECG组明显提高。结论:与单独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相比,虚拟介入手术体系显著提高快速心律失常诊靶点定位的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细胞死亡对调节机体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平衡、维持组织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细胞凋亡(apoptosis)一度被认为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近期的研究结果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还包括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与细胞焦亡(pyroptosis),两者均可使细胞膜形成孔洞,破坏细胞膜,并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然而两者在机制及形态上又有不同点。本文对程序性坏死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形态学特征以及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区别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改变。方法:病变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75%患者)30例,分别于PCI术前1天和术后3天、术后3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常规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 V),同时应用STI技术测量缺血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圆周应变LS、RS、CS。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PCI术前缺血心肌应变值(LS、RS、CS)均呈不同程度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后3个月病变组LS、RS、CS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变组PCI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LVEF、LVDd、LVEd 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I技术可定量敏感的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缺血心肌力学改变,为评价PCI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