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叶绿体表达系统为植物源重组药用蛋白和亚基疫苗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验证SARS亚基疫苗在叶绿体中表达的可行性,以及为植物源SARS亚基疫苗的生产提供一套高效、低成本的技术平台,本研究将人工优化合成的SARS-CoV突刺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序列RBD与载体分子CTB融合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融合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并获得同质化。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重组融合蛋白CTB-RBD在叶绿体转基因烟草中获得表达,且主要以可溶性单体形式存在。ELISA分析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部位和不同时间点烟草叶片中,重组融合蛋白CTB-RBD的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变化。重组蛋白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可以达到10.2%TSP。本研究通过SARS亚基疫苗RBD在烟草叶绿体中的高效表达,有望为植物源SARS亚基疫苗的生产以及SARS血清抗体的检测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2.
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幼苗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比铵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有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高。在NH4+-N/NO3--N为25/75 时黄檗幼苗具有最大生物量。在铵态氮比例大的营养供给下, 黄檗幼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强,而在硝态氮比例大的营养供给下幼苗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较高, 叶片中的硝态氮较低。营养液的氮素形态及其组成通过影响GS与NR的活性而调控黄檗幼苗的氮素代谢。  相似文献   
163.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连续两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测和样方法对繁殖期大鸨 (Otistarda)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鸨是一种营地面松散型群巢的大型鸟类 ,最近巢间距为 9m .大鸨在繁殖期对巢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首先表现在景观尺度上的选择 ,大鸨巢多筑在海拔 190~ 2 30m的草原岗坡的坡腰上 ,以偏南向的朝阳缓坡的坡腰上为多 ,最大坡度不超过 8° ,而且巢均筑在距车道不远的地方 ;其次表现在植被结构上的选择 ,大鸨倾向于选择枯草较厚、植被密度较高且多数植物高度在 15~ 35cm的地方营巢 ,但植被密度过高处却并不选择 .  相似文献   
164.
刘吉平  马长迪 《生态学报》2017,37(4):1261-1269
湿地稳定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湿地斑块稳定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及时空动态变化,采用专家打分法,在斑块尺度上构建了湿地斑块稳定性模型,并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1985-2015年的向海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与2015年的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呈现中部最强、东部最弱、西部较强的特点;1985-2015年间研究区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总体向东偏移,空间集聚性增强;1985-201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呈上升趋势,空间结构性变弱,离散程度增强;1985年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由核心区向外逐渐递减,而2015年实验区的沼泽湿地斑块稳定性大于缓冲区。研究结果向海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沼泽湿地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5.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仁波  窦全丽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胡世俊   《广西植物》2006,26(3):308-312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根据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可以推测该物种以风媒传粉为主。其花粉活力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花粉质量可能不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其雌雄性功能表达具一定的重叠期,提高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雌雄性功能表达在时间上的差异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对传粉过程的限制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6.
为了从家禽小腸的十二指腸內获得胆汁、胰液和腸液;从空迴腸內获得腸液。如果采用同哺乳动物(狗)一样的慢性实驗手术方法,在禽体上分別进行胰导管外引术,胆囊与胆管外引术,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家禽(鸡、鴨、鵝)胰腺导管与胆管有其形态学上的特征的限制。卽二条胰腺导管的开口部,胰腺导管与胆管的开口部均相距很近,仅有2—3毫米,故不易分別引出制备成瘘管而获得胰液和胆汁。  相似文献   
167.
在1960年8月底两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每隔3—4小时测定大豆植株的主要生理活动。大豆的伤流量、蒸腾强度、气孔开度、叶片吸水力、光合强度、叶柄细胞汁液浓度、叶片呼吸强度和根部呼吸强度等在一天内有节奏性变化。白天高,晚上低,而在白天中又以中午前后较高。这些变化,与气温之间有依存关系,而气温又受光照强度所决定。作者建议在进行不同处理的生理测定时,同一生理项目应该同时进行,以得到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8.
永智丞  刘吉平  司薇 《生态学报》2020,40(20):7401-7409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是盐碱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湿地修复效果评估模型,构建了3个综合指标和19个评价因子在内的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对退化湿地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2015年相比,2017年仙鹤岛修复示范区湿地植被盖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45.83%,水禽数量和种类分别提高40.41%和61.54%,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8.70%,土壤盐度指数下降了8.82%。与2015年的湿地评价值0.4481相比,2017年湿地评价值为0.5537,修复效果值提高了23.57%,向海湿地的退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湿地的修复效果,该研究对于湿地的恢复与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氮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碳氮组分对氮输入的响应,对于明确湿地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长期野外氮输入模拟试验,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浓度氮输入:N1(6 g N m-2 a-1)、N2(12 g N m-2 a-1)和N3(24 g N m-2 a-1)对湿地土壤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和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显著提高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McIntosh指数,N3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hannon-evenness指数。随氮输入浓度增加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率显著降低,N3处理表层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利用率以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醇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N1处理显著提高了湿地表层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N2、N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N3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湿地土壤pH、总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土壤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含量、含水率是影响微生物碳源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0.
为探究BpJMJ18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JMJ18基因的启动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中除了包含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具有光响应元件和多种激素应答相关的元件;进而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01-BpJMJ18pro::GUS,并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侵染白桦,对转基因株系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发现BpJMJ18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白桦的主根、侧根、根尖、叶片的维管束和嫩茎中均检测到表达。上述结果说明白桦BpJMJ18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