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21.
以1/4 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了0.5%、1.0%、1.5%、2.0%和2.5%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Kostelezkya rirginica(L.)Pres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达2.5%时种子不萌发,但NaCl胁迫解除后,种子的萌发率水平与对照相当。幼苗在含0.5%~1.0%NaCl的培养液中生长状况良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明显增高;但当NaCl浓度达1.5%-2.0%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下幼苗的MDA水平降低。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牛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海滨锦葵可通过种子休眠、增加根系活力、降低体内MDA水平来缓解一定的盐害效应.以适应盐胁迫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22.
生态产业共生系统节点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宁  杨莉  吴小庆  温剑锋  陆根法 《生态学报》2009,29(7):3828-3834
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环境保护有着更长远和现实的意义.生产过程的污染物全过程治理已经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建设,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是目前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如何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稳定性是核心的关键点.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节点稳定性为研究内容,通过节点间相互关联的企业之间的污染物循环利用的关系分析,建立生态产业共生系统中企业之间的节点间污染物循环利用共生经济学模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模型的数学解,通过观察节点处对污染物进行循环利用企业受市场经济影响导致的产品供给变化,研究系统外界市场经济扰动对节点污染物循环利用的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经济条件下,共生系统节点间污染物供给企业的自身的产品价格弹性等于1或小于1时,节点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如果污染物供给企业的自身的产品价格弹性大于1,节点会在稳定点附近周期性振荡,甚至出现混沌现象.结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建立生态产业共生系统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则必须建立节点间污染物循环利用的市场经济学响应机制,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真正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3.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盆栽水稻实验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小庆  徐阳春  陆根法 《生态学报》2009,29(5):2481-2488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环境污染源,但目前缺乏一套针对农业生产的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对农业面源污染评估和监督的依据.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物质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不同氮处理下(0.05、0.15、0.25 g N kg-1)不同水稻品种(锡稻11和武粳4)的盆栽实验为例,以氨挥发、肥料使用量和经济产量等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TOPSIS法对6个评价对象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分析各对象在经济效益、资源物质消耗和环境影响方面的差异与特点,指出施氮量和作物品种都对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从片面追求产量向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4.
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袁增伟  毕军 《生态学报》2006,26(8):2709-2715
传统末端治理方式的弊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促使人们探求新的污染防治模式,生态学尤其是仿生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来改造人类生产系统的想法,基于这种背景,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分析了产业生态学诞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并全面系统论述了产业生态学领域的国内外进展,识别了目前我国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给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5.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2010与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对2010—2017年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规模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峡西岸城市群(2186.27 km2)>山东半岛城市群(1056.45km2)>哈长城市群(897.91km2);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耕地面积表现为净增长(192.00 km2),其中流失面积为18755.00km2,新增面积为18948.00km2,而其余两个城市群的耕地变化则以净流失为主。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是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气候变暖促进了哈长城市群新增耕地的北移。研究得出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  相似文献   
226.
2019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巢湖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野外调查,新发现16处旧石器地点、1处动物化石地点,并对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望城岗地点群进行复查,共获得石制品939件,动物化石4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砾石为主,类型可划分为剥片类、废片类、修理类和砸击品。石核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周身自然砾石面占比较低;废片类包括石片、断块和碎片,石片以V型和II型为主,存在一定数量长度大于10 cm的大石片,部分石片保留直接使用痕迹;修理类多为以石片为毛坯,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同时存在少量大型切割工具。根据对张家湾地点OSL年代学测试结果推测,巢湖地区发现旧石器地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12.5万年。这些地点的石器技术的典型特点是早期人类从大型石核上剥取大石片,并以之为毛坯加工重型工具。本次发现对进一步讨论中更新世人类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石器技术多样性及该地区阿舍利技术大石片存在状况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27.
抗环境胁迫是微生物提高环境适应性和增加生存机会的一个重要策略,探明微生物抗环境胁迫的过程及分子机制对于了解微生物进化和开发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 polyP)在微生物抗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营养限制条件下,polyP可充当微生物的能源来源和信号分子,增强微生物对低营养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微生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polyP可作为蛋白质的伴侣,通过蛋白质修饰改变蛋白质结构使其免受失活,从而维持其功能完整性。polyP具有金属螯合能力,可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抵抗能力。微生物能通过调节polyP的合成来适应环境pH的改变,调节酸碱胁迫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基于polyP抗环境胁迫的特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把polyP合成相关基因转入到农作物中,可以增加农作物体内polyP含量,从而提高农作物抗环境胁迫的能力。利用含有polyP的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可极大地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同时,微生物中合成的polyP颗粒也能进一步开发为生物活性产品。因此,polyP在微生物抗胁迫中发挥多样化作用,通过各种分子途径提高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加强poly...  相似文献   
228.
碳排放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多要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区域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各要素空间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制定差别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和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模型、空间关联性分析方法、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区域人口、经济、消费水平、第二产业、贫困度、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转移特征和地理集中度,并对各要素与碳排放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京津冀地区各经济社会要素均不同程度偏离区域几何中心,各要素在空间上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均衡状态有所减缓。(2)研究期内,各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京津冀地区各要素重心格局易于波动,碳排放与其他要素重心空间耦合性呈现波动式变化。(3)人口因素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数值也都较高,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