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对近年来水果摄入与骨骼健康的流行病学证据进行了概述,并对水果中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及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基于2016年北京、天津、石家庄(下文简称“京津石”)三市600户城乡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对于家庭牛奶、酸奶消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家庭牛奶的消费量,但对酸奶的影响不明显。牛奶和酸奶均属于正常品,价格的提升会导致其消费量下降,酸奶相较于牛奶对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同时,奶制品行业信任的提升会对质量安全感知造成正向影响。消费者不同的家庭人口特征会对质量安全感知、行业信任和奶制品消费造成不同的影响。根据结论,该研究对奶制品行业各主体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通过行业整体的努力来提升消费者的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进而增加区域内的奶制品消费。  相似文献   
24.
以文冠果新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文冠果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茎尖、茎段、叶片的多酚、类黄酮、单宁及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文冠果新梢枝条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文冠果新梢生长期内(4~9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新梢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相似,皆为:叶茎尖茎段。(2)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大小为:新梢幼嫩茎段及相应叶片半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新梢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茎段,茎尖的最低;文冠果叶片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8.13%。(3)在4月29日前后,文冠果新梢各部位多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异,各部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木质化程度不同的茎段DPPH·清除率均降至最低,表明4月29日是文冠果新梢生长期的一个重要过渡生长阶段。(4)文冠果的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类黄酮、单宁与DPPH·清除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酚类物质含量是影响文冠果无性繁殖的主要因素,酚类物质含量越低,文冠果的扦插、嫁接、组培的成活率越高;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文冠果无性繁殖最好在新梢生长初期进行,最佳时间为4~5月中旬。  相似文献   
25.
采用针对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农产品消费调研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居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来源和认知现状,并从产业链环节和危害程度两个维度探讨消费者对不同农产品的担心原因。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关注程度很高,总体评价是较为不安全;农产品生产特性、消费者购买经验、媒体曝光度、消费者认知程度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不同农产品的担心程度。因此,政府应加快推进农产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农产品市场的有序稳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D-核糖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元及血清尿素的影响,探讨D-核糖抗疲劳作用的机制,为核糖作为运动营养补充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3批,每批6组,即5个实验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30d经口给予D-核糖,末次灌胃后进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肝糖原的测定以及血清尿素的测定;实验动物饲喂期间每周进行称重。结果:D-核糖对小鼠体重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P<0.05、P<0.01),能够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时间延长率最高可达91.46%;实验组动物的血清尿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最低剂量组(125mg/kg·BW)能显著提升肝糖原含量(P<0.05)。结论:D-核糖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增强肝糖元的储备能力,降低血清尿素的产生,对延缓疲劳和体重增长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常温水淋洗和冲泡西湖龙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不同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淋洗和冲泡茶样,根据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抗坏血酸)的浸出量,来量化判断常温淋洗和常温冲泡的可行性。结果:利用100℃或80℃水淋洗5s,茶汤中呈味物质的浸出率即可达到10%以上,不宜作为淋洗水被弃去不饮;利用常温水淋洗同样的时间,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的浸出率仅为0.72%和2.19%,不足100℃条件下的1/10,虽有少量呈味物质溶出,但因对茶叶兼有润洗和醒茶的作用,建议采用。常温水冲泡4min,茶汤中的酚氨比为0.90,明显低于100℃、80℃的2.15、2.13,饮用效果好,但因呈味物质的浓度过低,未能呈现出龙井茶应有的色、香、味、形特质,不建议采用;常温冲泡60min,呈味物质浓度与100℃和80℃冲泡4min条件下相当,而酚氨比具有明显优势,建议远足旅行等人士选用。结论:常温水淋洗5s为宜,常温冲泡60min为佳。  相似文献   
28.
受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等因素影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提升粮食单产已成为新常态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本文通过我国粮食单产发展的国际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粮食单产水平的差距,归纳总结国际社会提高单产和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为提升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确保今后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研究草地生态建设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估及草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采用IPCC推荐的碳收支清单法,分析了2000-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并对3种管理措施下(人工种草、飞播牧草和围栏封育)草地土壤达到最大有机碳密度的时间进行估算.结果表明: 2000-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壤碳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工程区整体表现为碳汇,碳汇量为59.26×104 t C;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草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效益差异显著,其中,人工种草的土壤固碳速率较快,为0.25 t C·hm-2·a-1,而围栏封育导致土壤固碳效益较高(0.63亿元);与其他草地类型相比,低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的土壤固碳速率较快,均为0.14 t C·hm-2·a-1.通过管理措施使草地达到潜在最大土壤有机碳密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而言,人工种草所需的时间较短(57.75年).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风景游憩林中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并分析不同林分对PM2.5浓度的调控作用,在2013年夏、秋、冬季于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对北京4种典型结构风景游憩林(华山松-银杏混交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毛白杨纯林、多树种复层混交林)中的PM2.5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实时测定(共28个观测日).结果表明: 在不同空气污染级别下林分内PM2.5浓度的日变化无统一规律,但在同一污染级别下4种林分的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风力为0~2级时,在各污染级别下4片林分内PM2.5浓度的日均值\[观测时段内(9: 00—15: 00)PM2.5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差异.林内PM2.5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风速不相关.相对于林分外空地,林分内PM2.5浓度变化比例在-21.4%~33.2%,其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风速和气温不相关.林分对PM2.5浓度的调控作用包含增加和降低两种效应,本研究中,这种调控作用发生转变的空气相对湿度临界值为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