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环境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旱荒漠区都有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与年降水、凝结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趋势;温度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因组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而异。小尺度范围内,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受土壤类型、质地和养分的限制;维管植物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暂没有一致的结论。适度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生态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高强度干扰导致生物土壤结皮结构、功能和分布的退化与减少。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变化、不同区域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演替的差异机理以及受损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将成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清单及秋季迁徙数量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宽56 km,覆盖6608 km2.采用样线法和点计数法对艾比湖区不同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到233种鸟类,是全疆种数的55%,分别隶属于17目53科128属.秋季一次统计到103 875只鸟类.首次发现了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遗鸥Larus relictus和细嘴鸥Larus genei等的聚集地.另有夜鹭、小白额雁、斑背潜鸭、长尾鸭、剑鹆、小滨鹬、细嘴鸥、黄腹鹨等8种为新疆新纪录种.区系以占北种(183种,78.5%)和广布种(49种,21.0%)为主,极少东洋种.艾比湖为中哑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43.
以荒漠C4草本植物蔷薇猪毛菜(NADP苹果酸酶型,NADP-ME)和粗枝猪毛菜(NAD苹果酸酶型,NAD-ME)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轻度、中度、重度干旱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80%、60%、45%和35%),通过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C4光合特征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类型C4荒漠植物光合特征酶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1)2种植物叶片含水量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程度降低。(2)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加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急剧下降;蔷薇猪毛菜NAD-ME活性和粗枝猪毛菜NADP-ME活性都很低,且它们基本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蔷薇猪毛菜NADP-ME活性呈下降趋势,而粗枝猪毛菜NAD-ME活性先显著增加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蔷薇猪毛菜CAT活性降低,而粗枝猪毛菜CAT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认为,一定程度干旱胁迫下,2种荒漠植物的PEPC活性均有增加;不同光合类型C4植物叶片脱羧酶(NADP-ME和NAD-ME)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有明显的差异。POD和CAT是这两种C4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主要抗氧化酶,但蔷薇猪毛菜CAT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没有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云南东川干热河谷、元谋土林以及昆明周边高温堆肥、热泉等环境可培养高温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产纤维素酶的潜力.[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采集于上述环境的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500余株,通过形态去重复后对300余株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对获得的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的方法进行纤维素酶活性初步筛选.[结果]分离到的菌株共分布于放线菌纲下9个亚目15个科33个属,其中候选新属2个、候选新种3个.451株菌的纤维素酶筛选结果显示57%具有纤维素酶活性,其中链霉菌、小单孢菌、野野村氏菌在纤维素酶活性菌株中占较大比例.[结论]云南干热环境下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纤维素酶初步筛选显示出了良好的降解活性,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45.
氮 (N)、磷(P)是最常见的限制植物生长的矿质元素。水生植物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水体和沉积物,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能够反映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供应状况。开都河是新疆一条流经高山草甸和荒漠绿洲的重要内陆河。本研究采集了开都河大型水生植物和水、沉积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生活型和发育史的植物物种叶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上下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植物、水体和沉积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和关联。结果表明: 植物叶的N、P平均含量分别为24.9 mg·g-1和2.49 mg·g-1,氮磷质量比值(N/P)平均为12.6。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的N、P含量及N/P存在显著差异:沉水植物N、P含量均显著高于浮叶和挺水植物;浮叶植物N/P为19.2,显著高于其他两类植物,表明其生长可能受P的限制。上游水生植物叶的N、P含量均高于下游。同时,河流上游的沉积物和水体中的N含量均高于下游。与农耕区河段相比,草地区河段水生植物的叶N和P含量较高,可能与草地土壤有机质丰富和放牧产生的排泄物有关,说明放牧对开都河水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大于农耕。过度放牧可能使开都河上游水质变差,改变水生态系统的氮磷养分平衡,并最终影响特定区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46.
通过测量和比较采自新疆且末县的新疆沙虎Teratoscincus przewalskii成体的体型和口宽等6个形态特征,研究了新疆沙虎的两性异形。研究共采集64只新疆沙虎(雌性26只,雄性38只),雌雄成体最小体长(SVL)分别为63.6 mm和59.7 mm。口宽、头宽、头高、眼间距和尾长5个局部形态特征均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新疆沙虎体长雌雄间无差异,其它身体形态特征仅口宽具有显著的两性差异,且口宽相对于体长呈异速生长,雌性增长速率大于雄性。新疆沙虎口宽的两性异形可能与两性间食性的差异有关,而体长和其它身体形态特征无显著两性差异则可能与性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柽柳群落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在塔南策勒绿洲外围设置A(不灌溉)、B(适度灌溉)、C(充分灌溉)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于7~10月份考察了各处理柽柳幼苗粗根(>2 mm)和细根(<2 mm)生物量积累、空间分布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柽柳根系生物量积累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末(10月份)增速最大,同时细根占总根重的比例从20.5%上升到29.8%,显著提高了幼苗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2)干旱胁迫(处理A)下柽柳幼苗根系的下扎深度大,但水平根幅的扩展却有限;适度灌溉(处理B)的生物量较处理A大,但小于处理C;根系扎根深度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各指标均处于中间状态;水分条件最好(处理C)时虽然垂直扎根深度小,但水平根幅最大,可以更有效利用浅层土壤资源。(3)柽柳幼苗大量根系集中在0~40 cm的土壤表层,而且水分条件越好,这种集中趋势越明显;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变化,细根的根长密度也有相似变化,但细根的比根长变化规律不明显,这可能与各层土壤微观环境的变化有关。研究表明,灌溉对柽柳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充分灌溉下柽柳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最多且空间分布最大,该灌溉量有利于柽柳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缘5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探讨该地区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发现:萌发率80%以上的有11种,小于20%的有22种,7种未萌发;萌发开始时间为1-3d的有37种,大于10d的有2种;萌发持续时间为1-7d的有10种,大于22d的有14种;达50%萌发率的时间为1-7d的有17种。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这可能与生境土壤中水分存在差异有关;木本植物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非木本植物,暗示木本植物的高萌发率保证植物能够快速占领空间和资源,增加竞争优势,而非木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植物表现低的萌发率,是植物生存的一种风险分摊策略。  相似文献   
49.
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8年7月25日-8月6日的连续晴天中,选择昆仑山北坡塔里木沙拐枣自然分布区3个海拔高度(2100,2300,250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2100m处塔里木沙拐枣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与2300m,2500m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均达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海拔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2100m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2300m和2500m处的差异显著。相同海拔下塔里木沙拐枣的暗呼吸速率值(Rday)要高于光呼吸速率值(Rp),且2500m处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与2100m和2300m处的有显著的差异,2100m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2300m和2500m差异显著。3个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塔里木沙拐枣Pn,Tr,GsLs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增加。塔里木沙拐枣的Pn与叶温(Tl)、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TrTa,Tl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s只与Ca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nTr,Ls,Gs,WUE和Vpdl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塔里木沙拐枣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拐枣对山地荒漠草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照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0.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9):929
荒漠草本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主体, 对其生物量分配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随植物生长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草本植物生存策略和功能特征。该文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优势草本(2种短命植物, 2种一年生长营养期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原位多时段取样, 对比研究了四者生物量分配、叶片N-P化学计量学随植物生长的变化特征, 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生物量累积过程中, 4种植物根冠比逐渐减小, 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关生长关系也发生变化, 其中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和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的相关生长指数先增加后减小, 并趋于稳定, 而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的相关生长指数由小到大并趋于等速生长。琉苞菊叶片N、P含量呈逐渐增长趋势, 而另外3种植物呈下降趋势, 表明所研究的荒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叶片N-P化学计量发生改变, 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