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81.
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风险类型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根据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北方各县市冬小麦近50年的实际单产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冬小麦产量灾损风险评估和风险类型划分.以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不同减产率及其发生的概率和抗灾指数作为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结果表明,产量灾损风险量化指标在北方冬麦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和一定的连片性.在各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综合风险指数模式,提出了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综合风险类型分类指标.根据分类指标将北方冬麦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类型,并进行了分类评述.分类结果表明,高风险类型主要分布在水土条件较差的陕、晋黄土高原地区和华北平原部分地区;中风险类型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部和河南南部以及太行山区;低风险类型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较好的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和关中地区.  相似文献   
182.
第2生产水平(即水分限制条件)下的大范围作物生长动态模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区域尺度上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结合,可以为区域尺度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模拟及产量估算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回顾了遥感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结合研究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区域尺度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已有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状况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遥感信息应用于区域尺度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其他可能途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3.
建立了根系吸水模型和根源ABA参与作物气孔调控过程相耦合的气孔导度模型,该模型在根源信号ABA的产生项中考虑了根系吸水影响函数和根系密度分布函数.利用该耦合模型模拟大田状况下根源ABA参与玉米气孔行为调控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根区土壤水势和土壤中根长密度分布对根系吸水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土壤不同层次根系吸水强度,更为确切地描述了当土壤水分亏缺时,根系合成ABA的量、各层根系蒸腾流中ABA浓度、木质部ABA浓度以及最终ABA参与对气孔行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4.
盘锦芦苇湿地空气动力学参数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盘锦芦苇生态系统观测场的涡动相关通量和小气候梯度系统的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与小气候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芦苇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算芦苇湿地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芦苇湿地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变化. z0和d均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为0.24和1.85 m; 12月达最小,分别为0.03和0.02 m.芦苇湿地z0和d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d随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z0与h呈二次曲线关系.d/h和z0/h均与LAI呈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78.  相似文献   
185.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该文介绍了红外加热技术的原理、增温效应及其优缺点, 重点从植物物候、光合生理、生长发育、群落结构和功能、土壤特性, 特别是植物群落地下过程方面, 系统综述了基于红外加热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暖研究拟重视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6.
生物土壤结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和极地、亚极地区等脆弱生态区广泛存在,生物土壤结皮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碳氮循环和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概述了脆弱生态区生物结皮的碳氮循环与气候变化关系,综合分析了脆弱生态区生物结皮对气候变暖、降水变化和UV-B增加的响应.分析认为应该加强区域尺度下干旱与半旱区生物结皮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87.
野生大豆为中国二级保护植物.本文选取北京地区野生大豆群落中的28个种群,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例,分析了野生大豆与其他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与多数种群间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野生大豆在群落中的存在是相对独立的;同野生大豆呈显著性正相关的物种,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性特性,对小生境要求相似,而同野生大豆呈显著性负相关的物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小生境有不同的要求;28个种群种间关系分析表明,大多数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体现出该群落的不成熟性;秩相关系数与生态位重叠的结合分析显示,相关性越显著的种对,其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以秩相关系数值为基础,参考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将28个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88.
1978年前、后中国≥10 ℃年积温对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62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分别计算了1951—1978和1979—2005年≥10 ℃年积温及其初日、终日,并对比分析了1978年前、后≥10 ℃年积温及其初日、终日和持续天数.结果表明:与1951—1978年相比,1979—200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10 ℃年积温有所增加,其增幅以东北、华北、华南地区较大;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10 ℃年积温初日提前0~5 d,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则推迟0~5 d;除华南沿海和西南小部分地区的≥10 ℃年积温终日推迟5 d以上外,其余地区则推迟0~5 d;全国≥10 ℃年积温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以0~5 d和5~10 d的增幅为主,各地区的差异大且连片性差.对积温变化趋势的准确掌握可为农业结构布局调整以及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9.
陕北地区不同植被改善方案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健侠  杜继稳  郑有飞 《生态学报》2004,24(7):1365-1372
植被一直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植被对大气反馈作用的主要方法。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的网格距较大 ,以致于不能真实地描述地表植被覆盖差异 ,因而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 ,耦合陆面植被模式的中尺度气象模式已成为研究实际的植被建设方案影响天气过程的唯一有效手段。运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MM5 ,模拟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一次区域性降雨过程及局地环境要素对两种不同的退耕还林方案的敏感性。模式的中心点定于 (37.8°N、1 0 8.8°E) ,模拟区域为(1 0 4 .0 2~ 1 1 3.5 8°E ,33.93~ 4 1 .4 8°N) ,水平分辨率 9km,垂直分层 2 3层 ,时间积分步长 30 s,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模拟结果表明 ,陕北地区下垫面植被改善后 ,能够使区域降雨的雨带北移 ,降雨量增加 ,降雨过程延长 ,这对于改善陕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环境 ,扩展动植物的生存区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 ,陕北地区植被改善还能够使区域的地表径流减少 ,对于减少黄河输沙量 ,清洁黄河水源 ,保持当地水土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下垫面的变化 ,局地的环境要素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 :空气湿度增加 ,土壤湿度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长期有增加的趋势 ,气温和土壤温度有一定程度升高 ,  相似文献   
190.
应用盘锦芦苇生态系统观测场的涡动相关通量和小气候梯度系统的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与小气候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芦苇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算芦苇湿地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芦苇湿地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变化.z0和d均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为0.24和1.85m;12月达最小,分别为0.03和0.02m.芦苇湿地z0和d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d随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z0与h呈二次曲线关系.d/h和z0/h均与LAI呈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