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模拟大气中CO_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长时期不同CO2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2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率等影响显著,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橡胶种植北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军  周广胜  房世波 《生态学报》2016,36(5):1272-1280
基于中国橡胶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相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明确了影响中国橡胶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即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月平均温度≥18℃月份、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80%气候保证率下中国橡胶树稳产高产的种植北界,该北界准确覆盖了目前中国橡胶主产区的实际种植区域。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橡胶种植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涛  周广胜  谭凯炎  周莉 《生态学报》2016,36(19):5979-5986
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资源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稳产高产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环境效应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冬小麦的灌溉管理制度,即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管理制度以及冬小麦关键灌溉期的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科学灌溉拟重点关注的研究任务:(1)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水时间与需水量的控制机制研究;(2)冬小麦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与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研究;(3)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的冬小麦脆弱性诊断与适应性管理,以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安全生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叶永昌  周广胜  殷晓洁 《生态学报》2016,36(15):4718-4728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及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评价了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进而模拟了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地理分布,同时应用综合模型模拟了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研究表明,湿润指数(MI)、年降水量(P)、最暖月平均温度(Tw)和最冷月平均温度(Tc)是决定草原植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1961-2010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62%,草原面积整体减少了11%,预示着草原向着荒漠化的方向发展。降水是决定内蒙古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8年生长季(5月1日-10月15日)的气象和生物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反射率日、季动态,并构建了温带荒漠草原地表反射率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反射率日变化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影响,呈早晚高、中午低的U形曲线特征;生长季地表反射率在0.20~0.34,平均为0.25,以5月较高、6月下降、7-9月相对稳定、10月增大;研究区地表反射率的季节动态与冠层叶片的物候变化有关,同时受降水过程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是影响该区地表反射率的关键因子;反映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作用的地表反射率模型的模拟值与野外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6.
基于近20年遥感数据的藏北草地分类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的旬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藏北那曲地区植被进行分类,分析不同草地类型代表像元的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定义那曲地区牧草主要生长期平均NDVI≥0.1的地区为植被区,NDVI<0.1的地区为植被稀少区,进一步分析植被区每个像元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草地类型可分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种草地类型的NDVI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区7—8月平均NDVI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约在0.1~0.6之间变化,变异系数在0.05~0.40之间.NDVI高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小;NDVI低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年变率的范围在-0.005~0.008之间.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变化不明显,约20%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尼玛和东部的嘉黎、比如、索县和巴青等县)的植被活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17.
几个气孔模型在自然条件下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条件下,用气孔下腔与叶面间的水汽压差(VPDs)取代原有气孔模型中的大气湿度因子,可以明显提高气孔模型在自然条件下的适用性。理论分析指出,在气孔模型中,用VPDs表达气孔导度对湿度的响应与用蒸腾速率表达气孔导度对蒸腾失水的响应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18.
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气孔行为的机制及其农业节水意义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土壤干旱情况下,根源信号一方面向植物地上部分的长距离传输,为地上部分提供了土壤水分获取能力的测度,另一方面调控气孔开度,抑制蒸腾作用并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文中综述了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植物水分利用的生理机制和理论模型,指出该模型与根系吸水模型、气孔导度模型耦合,能够更好地反映植物叶片对土壤干旱以及大气干旱的响应、评述了在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植物水分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调亏灌溉(RDI)、部分根系干旱(PRD)和控制性交替灌溉(CAI)等有效灌溉手段,有助于合理配置根系层供水量,通过根土相互作用和信号物质的传输,降低蒸腾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另外,根源信号在调控根系生长发育、延缓地上部分生长以调节根冠比例,优化资源分配以利于生殖生长等方面均有所为,为全面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供节水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001年中国东北样带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实测数据,结合CO2浓度倍增与不同土壤湿度的模拟试验数据,对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梯度分布、影响因子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带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效氮的梯度分布与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基本一致:沿经度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局部由于土壤退化而出现低谷.土壤全氮的剖面分布和土壤有机碳相似,而土壤有效氮则有所不同.样带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与土壤pH、有机碳、全磷、全硫、全锌、土壤活性碳、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锰、有效锌、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总孔度等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样带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与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82,P<0.001和0.688,P<0.001).短期培养试验中,CO2浓度倍增和不同土壤湿度下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是5.55%和3.84%),但可反映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0.
全球变化,特别是大气成分变化引起的散射辐射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碳收支。该文综述了散射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估算方法,分析了散射辐射对植被光能利用率(light-use efficiency,LUE)、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碳收支的影响过程与控制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拟加强研究的方面:1)散射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及其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反应;2)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植物与冠层光合作用影响的定量描述;3)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过程与控制机理;4)植物对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适应性研究;5)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碳收支的影响过程与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