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结合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19-75岁,平均年龄45.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6例,按Riseborough and Radin骨折分类法,III型16例、IV型1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依据比较治疗前后康复效果。结果:随访8-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6.7%。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显露充分,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在检测临床产碳青霉烯酶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CIM、改良Hodge(MHT)及Carba NP试验分别检测10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36株肠杆菌科细菌、26株铜绿假单胞菌及44株鲍曼不动杆菌),并比较差异。同时,收集湘雅医院2016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106株,同期随机选取100株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作为对照组,m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10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mCIM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8.9%(32/36),铜绿假单胞菌均为阴性。MHT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77.8%(28/36),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9.2%(18/26)。Carba NP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7.2%(35/36),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57.7%(15/26)。鲍曼不动杆菌3种方法均为阴性。肠杆菌科细菌中,MHT与Carba NP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28),MHT与mCIM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0,P=0.343),Carba NP与mCIM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4,P=0.357);铜绿假单胞菌中,MHT与Carba NP试验阳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565)。(2)144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及敏感菌株分别为44株、100株),采用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分别做mCIM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且与PCR的结果一致。结论 mCIM试验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结果易于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链亲和素修饰的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CdSe/ZnS-SA)对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人胚肾(HEK293)细胞的短期毒性作用.方法:将CdSe/ZnS-SA量子点与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HEK293细胞共培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终浓度为2.5 nmol/L-20 nmol/L的CdSe/ZnS-SA量子点与HEK293细胞分别共育8h、16h、24 h后,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终浓度为2.5 nmol/L-25 nmol/L的CdSe/ZnS-SA量子点与HEK293细胞分别共育8h、16 h、24 h,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各处理组间的吸光度值、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CdSe/ZnS-SA量子点在短期内对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HEK293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在肝纤维化成像及定量分析研究中的地位。方法:分别用前向二次谐波(SGH)及背向双光子荧光(TPEF)对肝脏标本的成纤维胶原(Ⅰ/Ⅲ)和肝细胞浆进行成像,将结果与传统的Masson’s三染色法进行比较。随后用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对不同肝纤维化阶段的大鼠肝脏标本成像,并对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用二次谐波成像的肝内成纤维胶原分布图较传统的方法更清晰,易于进一步定量分析;(2)双光子荧光信号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细胞形态;(3)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得到的肝纤维化图像易于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论:非线性光学显微镜是研究肝纤维化进程的灵敏、准确、快速、简单、客观的新方法。其对肝纤维化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7.
利用pSUPER质粒作为载体,在人绒癌JAR细胞内成功的沉默了VEGF基因的表达,建立了稳定转染pSUPER—shVEGF1,pSUPER—shVEGF2干扰质粒的JAR细胞株.随后利用RT—PCR证实了在JAR细胞株中,VEGF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显微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转染后细胞株克隆生长情况显示体外培养条件下VEGF基因受抑后JAR细胞生长周期无发生变化,提示VEGF在体外可能对JAR细胞增殖无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美皮康应用于外固定架针孔换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50例四肢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以美皮康有边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以临床常用的络合碘纱布条进行换药,比较两组每天更换敷料频次,外固定针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渗出情况,护士更换污染床单被套频次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每天更换敷料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外固定针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渗出等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护士更换污染床单被套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皮康对保护骨科外固定针孔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络合碘纱布条换药,对预防外固定针道感染有效,同时减轻护士维持床单位整洁、减少床单被套的更换频次,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9.
肝损伤模型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刀豆蛋白A(Con A)经尾静脉注射入雄性Balb/C小鼠,建立T细胞介导的Con A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模型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肝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中TNF-α进行对比.实验显示:在Con A注射后0~3h,小鼠血清中的未能检测出HMGB1蛋白特异带:但在4h后,检测出一条微弱的HMGB1蛋白特异带;在6~36h,均检测出一条清晰的HMGB1蛋白特异带,在8~12 h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而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未能检测HMGB1蛋白-与HMGB1动力学曲线不同.血清中TNF-α水平在Con A注射后2h就达到峰值,4h后迅速下降,8h恢复到正常范围.Con A小鼠肝细胞中HMGB1 mRNA的表达在Con A注射1h后即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2.4倍,之后迅速回落,3-12h均低于对照组水平(0.5~0.8倍),24h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初步揭示HMGB1在Con A小鼠急性肝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HMGB1蛋白与TNF-α相比,呈现出迟发与长效的特点,HMGB1给肝细胞造成损伤有足够强度和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70.
选取已稳定转染HBV X基因的QSG7701细胞(pCMVX/QSG7701),并以稳定转染空质粒pRc/CMV2的QSG7701细胞(pRcCMV2/QSG7701)及未转染的QSG7701细胞为对照,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CMV X/QSG7701细胞中HBX蛋白的分布;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细胞中c-Myc表达: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HBV) X基因对永生化非瘤性人肝细胞QSG7701的转化作用.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HBX)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浆;c-Myc mRNA及c-Myc蛋白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但转染了X基因的细胞中c-Myc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Ol);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发现pCMV X/QSG细胞的胞核较大,核膜增厚,核仁肥大且增多,核/浆比例失调.可见少量多核巨细胞,pRc-CMV2/QSG7701细胞与QSG7701细胞核浆比正常,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核大小及形态正常.结果表明.HBVX基因成功转染了QSG7701细胞,HBV X蛋白主要分布于转染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HBX可能通过上调转染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而使细胞具备恶性化生长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