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61.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FADD)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良性病变,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中FADD的表达,观察分析FADD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级、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良性乳腺病变组中FADD的阳性表达率(85.1%,40/47)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45.8%,38/8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67.3%72/107)和淋巴结转移灶(45.8%,49/107)组织中FADD阳性表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01,=0.022和0.001);此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中FADD阳性表达率也均与其它三组中FADD阳性表达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22)。FADD与患者的确诊年龄(P=0.049)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相关(P=0.00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 B-2的表达情况和月经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FADD阳性表达的患者较FADD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更短。结论:FAD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2.
造成胸壁缺损的原因很多,但大面积胸壁缺损是胸外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大的胸壁缺损可导致患者气胸、胸壁软化、反常呼吸及纵膈摆动等,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必须修复重建。关于胸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手术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对于术后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对于不同胸壁缺损区域的选择手术方法及使用的修补材料的性质。本文就大面积胸壁缺损特点、原因、修复重建材料及技术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 例确诊的难治性肺炎患者被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 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和经验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 洗和注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病灶好转时间仅为 (12.45± 3.25)d 和(19.32± 3.86)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和病灶好转时间(P<0.05),而住院费用仅为(30721.00± 1004.00)元,显著 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体温、CRP、WBC、RR 和HR 水平分别下降到(36.74± 0.40)℃、(34.9± 3.0) mg/L、(9.49± 1.20) × 109/L 、(21± 5) 次/min 和(84± 8) 次/min,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 (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85.4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29.17%(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纤 维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能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4.
65.
<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后续的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ENCODE)研究成果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仅占人类基因组序列的1%~3%,人基因组中绝大部分可转录的序列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s)[1].Lnc RNA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且随着生物复杂程度的升高,基因组中lnc RNA序列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大,提示lnc 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意义[2-4].随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NDRG1)在乳腺癌中表达。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性病变(BBD)47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NMBC)83例,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MBC)107例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PLNM)107例中NDRG1的表达,分析NDRG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 B2水平、绝经史)及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中NDRG1的表达,结果显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BBD(95.7%,45/47),NMBC(96.4%,80/83),MBC(98.1%,105/107),PMLN(90.7%,97/107),MBC组织中ND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MLN中阳性表达率(P=0.021)。NDRG1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41),即分化越差的癌表达NDRG1越强。NDRG1的表达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196)。结论:NDRG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7.
师颖瑞  刘珈  杨锫  谢冠慧  席许平  王晖 《生物磁学》2014,(1):132-135,155
目的:探索磁感应热疗技术联合放疗治疗不宜手术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选取27例不宜手术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病例,给予2次磁热籽植入和4—8次不等的加热治疗,计划治疗目标温度为48—50℃、维持30min,磁感应治疗后一周内行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1—3个月时复查CT,治疗后6月内不予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27例患者中CR55.6%,PR37%,NC3.7%,PD3.7%,治疗总有效率为92.6%;25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有效率92.6%。治疗结束后6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未发生大出血、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骨坏死、骨髓抑制、粒子移位脱落等并发症。结论:磁感应热疗联合放疗治疗不宜手术的复发颈部淋巴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中EGFR蛋白表达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GFR基因扩增的结果的符合率,为EGFR靶向治疗病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1月到2011年12月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的147例乳腺癌档案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GFR的基因扩增,比较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GFR在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05/123)和79%1(9/2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中分别有12%(15/123)和8%(2/24)存在EGFR基因扩增,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存在EGFR基因扩增的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EGFR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为阳性。在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中,免疫组化阳性和基因扩增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免疫组化结果预测基因扩增的特异性较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只能作为EGFR靶向治疗病例选择的初步筛选,进一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GFR基因扩增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