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结构域,可通过BPI结构域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结合从而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也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癌微生物对鼻咽上皮的侵袭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和NF-κB、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阻止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及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在鼻咽癌细胞中重新表达PLUNC蛋白,可以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miR-141-PTEN-AKT等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PLUNC蛋白家族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NUC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性病变,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中NUCB2的表达,分析NUC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状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UCB2在BBD、MBC、NMBC、PML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45/50),82.1%(87/106)、48.2%(40/83)、47.2%(50/106)。其中,NUCB2在BB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MBC、PMLN,而与MBC无显著性差异;在MB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MBC;在MB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MLN。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原发灶中NUC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0)、临床分期(p=0.001)、雌激素阳性表达(p=0.020)具有显著性相关。而与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孕激素受体、HER2表达、绝经情况无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NUCB2阳性表达病例的总生存率比阴性病例更短(P=0.004)。结论:NUC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表达和生存状态相关,可能在乳腺癌恶性演进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表达、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CP-1和MIP-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567)。MCP-1 mRNA与MIP-1α 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α的表达增加及TAM计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α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35.
目的:Fascin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侵袭有关。在本研究中观察fascin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其在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ascin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结肠癌临床病理意义。结果:Fascin在癌旁肠粘膜、腺瘤、腺癌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癌旁肠粘膜组和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X2=0.344,P0.05),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组(X2=8.492,P0.0,1),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X2=7.450,P0.01)。Fascin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在中-晚期病例(III/IV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病例(P0.05)。Fascin表达阳性病例的生存期显著高于Fascin表达阴性病例(P0.022)。结论:Fascin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6.
党委  马健 《生命的化学》2015,(3):405-412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的复杂生态环境,细胞与环境共同进化,环境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提供支持。在被招募到肿瘤发生位点的细胞中,巨噬细胞的数量最多,在肿瘤发展的各阶段都存在,人们将其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CSF1(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是目前公认的经典的促肿瘤细胞因子,它可招募巨噬细胞到肿瘤区域,并促进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微环境中释放各种促肿瘤发展的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CSF1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的功能作用,为针对CSF1/CSF1R信号而发展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n=30),研究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CHOP方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研究组CR为10例,PR为15例,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CR为3例,PR为6例,总有效率为30.0%(9/3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42,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MST、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抗癌药物毒性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用于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时间,且没有增加老年患者毒副作用,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8.
研究紫铆因对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通过MTS和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增殖的抑制,生化分析仪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糖酵解的影响,并利用免疫印迹检测紫铆因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激活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紫铆因剂量依赖性抑制KYSE150和Eca109细胞增殖,下调EGF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HK2的表达及糖酵解。一定浓度的紫铆因能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和PARP被剪切,Bcl-2和Mcl-1表达下调,但Bcl-XL未见明显改变。结果证明紫铆因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可能与EGFR信号通路和糖酵解被抑制,及促存活蛋白Bcl-2和Mcl-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分析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105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正常组,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状态及高危型HPV DNA状态,分析CD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高危型HPV DNA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56.19%,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4.76%,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 DNA与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一致性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患者的WHO组织分化程度分级、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WHO组织分化程度分级、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具有关联,并与高危型HPV DNA阳性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IV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远处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22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IV期肺癌患者,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器官远处转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2例IV期肺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88例(30.2%),腺癌275例(44.2%),小细胞癌130例(20.9%),大细胞癌5例(0.8%),腺鳞癌14例(2.3%)。平均年龄55.4岁,男女比例为2.60:1,高发年龄为40~60岁。各器官远处转移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骨267例(42.9%),胸膜212例(34.1%),双肺162例(26.0%),脑148例(23.8%),肝132例(21.2%),肾上腺53例(8.5%),心包50例(8.0%),皮下转移6例(1.0%),肌肉3例(0.5%),眼球和脊髓各1例(0.2%)。单器官转移共283例(45.5%),多器官转移共339例(54.5%),最多为6个器官远处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有各自不同的远处转移特点及临床特征,应选择相应的检查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