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  于铭秋 《菌物学报》1988,7(Z1):61-71
对根霉(Rhizopus)属的十个种或变种共二十四株菌的菌体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的研究得到对这个属分类上更多的依据.在严格控制培养,提取和电泳条件的情况下,同一株菌不同批次所得菌体蛋白电泳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每个种的根霉有各自特征性蛋白图谱,种内不同菌株的蛋白图谱和酯酶酶谱基本相同.特别是形态特征明显、分类地位明确的种,种内各株的图谱也较一致,如R. stolonifer;与R.circinans.在确定新变种R. delemar var. latoapicalis时,电泳图谱与R.delemar var.delema:有明显不同,起到了佐证作用.因此认为,蛋白图谱与酯酶酶谱相辅相成,在根霉种的分类中是一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郭林 《菌物学报》1988,7(Z1):269-272
裂孢黑粉菌属(Schizonella)是我国新记录属,其主要特征为孢子堆生叶上;黑粉成对,其萌发方式同黑粉菌属(Ustilago)苔草裂孢黑粉菌(Schizonella melanogramma(DC.) Schrot.)寄生于苔草属(Carex sp.)植物上,其孢子堆生叶上,条状,粉质;黑粉孢子卵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半球形,常成对,7.5 -12.5 (-14)×5.5-(-12)µm,橄榄褐色.另一我国新记录种是鬼灯檠条黑粉菌(Urocystis rodgersiae (Miyabe) Miyabe ex Zund.),寄生在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植物上.孢子堆生叶下;孢子球27-60(-75)×25-45.5(-57µm,由1-6个黑粉孢子组成;不育细胞10-15×9-l0µm,浅褐色.黑粉孢子14-20×10-14µm,暗褐色.此种孢子球比原产于日本的模式种略大,其它特征相同.  相似文献   
3.
4.
作者于1986年参加巴尔鲁克山真菌考察,并到阿尔泰山地、伊犁谷地、吐鲁番等地采得黑粉菌标本70余份,鉴定为8属36种,13种为我国新纪录,它们是石竹叶苔炭黑粉(Anthracoidea caryophylleae Latour.),卡里炭黑粉(Anthracoidea karii(Liro) Nannf.),范基灰黑粉(Anthracoidea vankyiNannfeldt),短柄草腥黑粉(Tilletia olida (Riess) Schr(?)t.),剪股颍条黑粉(Urocystis agrostidis (Lavrov.) Zundel),黑麦草条黑粉(Urocystis bo-livari Bubák & Fragoso),雀麦条黑粉(Urocystis bromi (Lavrov) Zundel),拂子茅条黑粉(Urocystis calamagrostidis (Lavrov) Zundel),茅香条黑粉(Urocystis hierochloae (Murashk) Vánky),尼氏条黑粉(Urocystis nevodo-vskyi Schwarzman),早熟禾条黑粉(Urocystis poae(Liro)Padw.& Khan),报春花条黑粉(Urocystis primulicola P Magn.),和泡斑黑粉(Ustilagopustulata (D.C.) Winter  相似文献   
5.
郑濡永  陈桂清 《菌物学报》1991,10(Z1):45-58
由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李成龙大夫提供的一株人体皮肤病菌经我们研究鉴定为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根毛霉属(Rhizomucor)的一个种,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新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Chen sp. nov.)。据李大夫介绍,这株菌是从一名居住在江苏农村到该医院看病的女病人的手上病部分离的。这个病人没有一般真菌病病人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等。她也没有患有其他毛霉病,因此她的皮肤毛霉病是原发性的而不是继发性的。我们查阅文献结果,国内由根毛霉属真菌引致的毛霉病过去仅有过一次肺部感染的报道;国外则有过较多次数的由根毛霉引致的人体毛霉病,主要为肺部疾病并可引致继发性的皮肤病,尚未见有由根毛霉属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报道。无论国内、外引起人体毛霉病的根毛霉均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Lindt) Schipper,包括Mucor pusillus Lindt,Mucor parasiticus Lucet & Costanin等异名]一种。因此,本病例为我国第二例由根毛霉弓l起的人体毛霉病及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皮肤毛霉病,同时又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属除微小根毛霉以外的另外一个种引起的人体毛霉病,很可能还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多变根毛霉与根毛霉属内所有过去已报道过的种都有显著差异。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最低9℃,最高38℃;其他种均为高温真菌,它们的最高生长温度可达55℃或更高。形态方面,多变根毛霉也与属内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它的菌落高达4-8 mm并呈鲜明的浅黄色;其他已知种菌落低矮,除奈尼塔尔根毛霉(Rhizomucor nainitalensis Joshi)外全部为深暗灰色,奈尼塔尔根毛霉菌落色泽虽然较浅,但为浅灰或灰黄色,与多变根毛霉的鲜明黄色不同。它的假根异常发达并可从菌体的各个部位如菌丝、匍匐丝、孢子枝、孢子囊、囊轴上长出;其他已知种的假根一般都不发达且从未见有从孢子枝、孢子囊、囊轴等处长出的描述。它的孢子枝的分枝常常长于主枝;其他已知种则分枝长度一般不超过主枝。它的囊轴形状多变: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卵形、椭圆形、梨形等等,两边对称或不对称,溢缩或不绕缩,纵向深裂或不作纵向深裂;其他已知种的囊轴形状通常为倒卵形至梨形的规则形状。它的囊领明显;其他已知种的囊领均很不明显至缺如。它的孢囊孢子形状和大小变化都较大,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近球形、近三角形或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长度范围2.5-16.5 μm;其他已知种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奈尼塔尔根毛霉外,它们的孢囊孢子形状仅限于卵形、椭圆形、近球形等较规则的形状,长度范围总是在3-6 μm范围内,奈尼塔尔根毛霉的孢囊孢子形状虽然多变,但其决度亦在3-6 μm的范围内。此外,多变根毛霉的孢子囊、囊轴、孢囊孢子等各种构造均较大;其他已知种则较小,其中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Milko & Schkurenko) Schipper]虽亦较大,但除此之外与多变根毛霉迥异。多变根毛霉未见有接合孢子,将我们保存的全部微小根毛霉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或将我们的几对别的属的(+)(-)测试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均未见形成接合孢子或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6.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73-86
作者对中国毛茛目植物(毛茛科,木通科和小檗科)上柄锈菌属的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过去的错误报告和鉴定作了订正,共获得9个种,其中有3个新记录,即赛铁线莲柄锈菌Puccinia atragenes Hausm.,宽叶牛姆瓜柄锈菌Puccinia holboelliae-lat如liae Cumm.和鬼臼柄锈菌Puccinia podophylli Schw.。文中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图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魏淑霞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91-94
本文描述了南疆雀麦Bromus gedrosianus Penz.上的锈菌一新种:准噶尔柄锈菌Puccinia junggarensis S.-X. Wei & J.-Y. Zhuang sp. nov.。模式标本采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克拉玛依附近,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此菌曾被本文第二作者暂定为Puccinia burnettii Griff.。原标本经第一作者复查发现夏孢子表面纹饰为细庆而非细刺,夏孢子和冬孢子的综合特征不同于禾本科植物上迄今已知的所有柄锈菌属的种,故鉴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的Clavicorona pyxidata与北美的种样本间配对实验结果显示该种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内的种群之间完全性亲和或具有相同的交配型等位基因,表明中国产与北美产的该形态学种同属于一个生物种。日本产的标本与C. pyxidata在子实体外部形态及孢子尺度上有差异,虽然在日本被鉴定为该种。日本产的菌株与C. pyxidata菌株间配对实验证明二者之间完全不亲和,即属于不同的生物种。生殖隔离拌随着形态学变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南龙山的竹锈一新种:竹生柄锈Puccinia bambusicola S.-x. Wei & J.-y. Zhuang。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此菌与其它已知的寄生在竹上的柄锈比较,冬孢子很小(25-38 × 14-21 µm),顶壁也不厚(仅3-6 gym),近似于南美产的竹柄锈P. bambusarum Arth.,但后者冬孢子隔膜多为斜生且颜色较淡。附我国竹生柄锈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白逢彦  贾建华 《菌物学报》1995,14(Z1):75-81
摘要:用CHEF(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分析了德巴利汉逊酵母的两个变种及两个相关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对每个分类群的染色体条数,染色体DNA的分子量大小范围及整个基因组大小作出了估算,结果如下:Debaryomyces hansenii(Zopf) Lodder et Kreger-van Rij var. hansenii具有6-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1.2-2.6(个别3.5)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I 0.6-14.9Mb;D. hansenii var. fabryi (Ota) Nakase et Suzuki具有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7-2.4M 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2.0-12.7Mb;D. nepalensis Goto et Sugiyama具有6-8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个别0.2)1.1-2.7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0.6-11.0Mb;Candida saitoana Nakase et Suzuki具有10-11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6-3.6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8.1-18.9Mb.本研究表明C. saitoana与上述德巴利酵母属的三个分类群在脉冲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后三者之间在染色体DNA带型上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