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冠脉血管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ACS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及临床资料,回顾其造影图像,计算SYNTAX积分,根据是否存在完全闭塞病变分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完全闭塞病变组相比,完全闭塞病变组吸烟(61.1%,P=0.041)、糖尿病(35.2%,P=0.025)、高脂血症(55.6%,P=0.033)发生率高,入院静息心率(77.07±11.99,P=0.023)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8.69±9.46,P0.001)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39±8.36,P=0.001)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3)、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生(P=0.003)、LVEF(P=0.002)、NLR(P=0.002)、脂蛋白(a)(P=0.039)、SYNTAX积分(P=0.002)和完全闭塞病变独立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发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与年龄、静息心率、吸烟史、高脂血症相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左室功能下降密切相关。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之一,可预测ACS患者完全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基于患者问卷自评方式的快捷、准确的适用冠心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的信息化工具。方法:选择心内科患者150名,分别采用临床营养师面对面评估和患者自评软件系统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以检验该自评系统筛查营养风险和诊断营养不良的效力,评价该软件在冠心病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两种调查方式在膳食营养评估方面对主食摄入、粗粮摄入、蔬菜摄入、叶菜摄入、肉类摄入、鱼虾摄入、鸡蛋摄入、坚果摄入、大豆摄入和烹调油摄入结果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自评软件结果显示,患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较营养师评价的比例偏高,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营养自评系统可以较好地反应患者的膳食摄入和营养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 926的增殖、凋亡生物学效应及血管发生主要基因VEGFmRNA的表达进行体外研究,探讨厄贝沙坦对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效应。方法:各种浓度厄贝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共同孵育24 h。细胞增殖采用CCK8法分析,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验证VEGFmRNA的表达。结果:厄贝沙坦各浓度干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CK8结果提示厄贝沙坦各干预组相比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增高(P<0.05),呈浓度非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厄贝沙坦各浓度干预组细胞无明显凋亡。RT-PCR发现厄贝沙坦1×10-4,1×10-5,1×10-6mol/L浓度组VEGF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促进EA.hy926细胞株细胞增殖,上调VEGFmRNA的表达。这提示除了降压效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缺血性心脏病如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opeptin)、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75例CHF患者,将其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的差异分作Ⅱ级组56例,Ⅲ级组62例,Ⅳ级组57例。另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opeptin、suPAR、SIRT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所有CHF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61例及预后良好组114例。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的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的CHF患者间比较,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LVEF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与LVEDD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SIRT1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LVEDD、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VEF和SIRT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DD偏高、LVEF偏低、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过高以及血清SIRT1水平过低均是C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opeptin、suPAR、SIRT1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施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后放松训练干预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评分比手术前明显下降[(39.28±2.32),(41.68±2.76),(8.97±2.11)vs.(48.78±5.11),(54.37±6.68),(10.88±2.21),均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44.78±4.09),(49.08±3.58),(10.40±1.87)vs.(48.83±5.28),(54.40±3.72),(10.87±2.86),均P<0.01]。放松训练干预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睡眠质量各分量表比较,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放松训练干预组术后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23.27±4.61)vs.(20.17±4.9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21.15±4.16)vs.(19.90±4.38),P<0.01]。结论:放松训练心理干预技术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肾素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压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49例单侧或者双侧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狭窄程度>70%),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术;记录患者术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压、抗血压药物数量、肌酐,并对患者血压及肌酐进行1、3、12月随访观察,评价肾素水平与支架术后血压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腔静脉肾素水平下降值分为>3 ng/ml/h组和<3 ng/ml/h组,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到肾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有明显改善,并趋于稳定;两组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第1月随访(52.1+ 17.7 ml/min和38.3+ 17.5 ml/min P<0.05)第3月随访(53.1+ 21.6 ml/min和41.7+ 16.6 ml/min P<0.05)第12月随访(51.7+ 19.0 ml/min和41.9±20.7 ml/min P<0.05);肾素水平下降值>3 ng/ml/h组较<3 ng/mi/h组血压及肾功能改善较明显.结论:肾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治疗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满意度、临床症状、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等的差别.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干预组患者在经过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轻(P<0.05).结论: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对促进PCI术后病人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先采用冠脉造影(CAG),选择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推荐的冠脉分型C型中弥漫性病变(>20mm)、近端血管过度扭曲病变,然后行IVUS检查,PCI术后再行IVUS检查,比较两者及PCI前后IVUS结果的差异。结果:CAG示支架贴壁良好,再行IVUS检查示支架贴壁不良率达78.4%,IVUS观察均达到支架置入理想标准。结论:IVUS在评价支架贴壁情况、选择高压球囊后扩张时,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监测血小板抑制率的情况下,调整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发血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调整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达到满意血小板抑制率,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可达到令人满意的血小板抑制率,并防止出血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具有特殊几何构型的血管部位,提示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粥样硬化形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理想的血管模型,本文旨在探索以CT图像为基础构建个体化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的技术方法,对人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病变狭窄处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发展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用MIMICS软件读取CTA数据,以CT图像为基础进行冠状动脉三维几何建模,假设动脉血流为层流、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入口血液流速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应用有限体积法FLUENT软件进行血流数值模拟,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获得个体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处血管模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模拟结果包括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场、壁面压力(wall pressure WP)及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分布,可见狭窄段血管血液流速加快,WP降低、WSS增高,且在狭窄邻近区域出现低WSS区、较高的WP及血液湍流区域.结论:以CT图像为基础的CFD技术是在体评价人狭窄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状况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能够更为真实的建立人体血管几何模型,为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提供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