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250 mg/次,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治疗均连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DA、8-iso-PGF2α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SO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TnI、生活质量、SOD、运动耐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I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而SOD和运动耐量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I和生活质量评分较低,而SOD和运动耐量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cTnI、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其SOD以及运动耐量水平,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的表达和糖尿病病理性神经痛大鼠炎症反应和疼痛阈值的关系。方法:通过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糖尿病病理性神经痛大鼠模型并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载体柠檬酸盐缓冲液0.25 mL/kg),模型组(糖尿病病理性疼痛模型,同上注射,n=15)和抑制剂组(大鼠糖尿病病理性模型,过鞘内导管注射米诺环素),共28 d。通过MWT评估对机械刺激的手掌反应。通过双极针电极检测实验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速。通过蛋白印迹分析P2X4和BDNF蛋白表达。通过RT-PCR分析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通过蛋白印迹分析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第2week、4week和6week,模型组MWT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制剂组MWT较模型组升高(P<0.05)。第2 week,个实验组大鼠MNCV比较无差异(P>0.05),第4week和第6week,模型组MNCV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制剂组MNCV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P2X4和BDN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抑制剂组P2X4和BDN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P2X4和BDNF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抑制剂组P2X4和BDNF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IL-1β、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抑制剂组IL-1β、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较抑制剂组降低(P<0.05)。模型组p-p38MAP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抑制剂组p-p38MAP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各实验组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BDNF信号在DNP中起重要作用,并且P2X4在DNP期间激活的脊髓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升高,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能显著降低P2X4表达和炎症水平,可防止热痛觉过敏并增加大鼠疼痛阈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及血清淀粉酶及尿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1.12)d vs(8.68±1.30)d、(7.23±0.95)d vs(7.89±1.20)d、(11.14±1.56)d vs(12.12±1.89)d]、[(12.12±1.89)d vs(11.20±1.34)d、(6.89±0.96)d vs(8.23±1.10)d、(1.65±0.23)d vs(3.65±0.48)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可有效控制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诱导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诱导其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FT3、FT4、TSH、血清IL-21水平并统计干燥综合症的治愈例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T3、FT4以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燥综合症的治愈率为5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诱导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NPY)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诊的13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腰围、腹围、臀围、BMI、腰臀比(WHR)、血清NPY、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腹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及BM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PY、FPG、Hb 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IN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将FPG、Hb Alc、FINS、TC、TG、LDL-C、HDL-C作为因变量,将血清NPY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NPY和FPG、Hb Alc、TC、TG、LDL-C之间均呈正相关(r=0.399,0.173,0.435,0.451,0.376,P均0.05),血清NPY和FINS、HDL-C之间均呈负相关(r=-0.566,-0.223,P均0.05)。结论: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NPY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腹部脂肪增加、糖脂代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微循环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80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水平、周围神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以及周围神经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以及周围神经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周围神经情况,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病理性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中miR-133a的上调对疼痛阈值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NGS测序和定量PCR分析糖尿病病理性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中的相关 miRNA表达,预测潜在下游目标。使用miR-133a-3p转染的 RSC96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使用微蛋白质印迹和蛋白质印迹以及免疫荧光分析验证miR-133a-3p的作用。使用miR-133a-3p拮抗剂分析miR-133a-3p与DNP之间的关联。结果:miR-133a-3p模拟物增加了RSC96细胞中VEGFR-2、p38αMAPK、TRAF-6和PIAS3的表达,并降低了NFκB p50和MKP3的表达(P<0.05)。在正常大鼠中,AAV-miR-133a-3p通过神经内注射到坐骨神经中可诱导机械性异常性疼痛和p-p38 MAPK激活(P<0.05)。在DM大鼠中,miR-133a-3p 拮抗剂给药可减轻DNP并下调p-p38磷酸化(P<0.05)。结论:坐骨神经中miR-133a-3p的过度表达会引起这种疼痛,miR-133a-3p可能是患有神经性疼痛的患者的有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D_3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Pred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7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维生素D_3(α-D_3)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N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25-(OH)_2D_3、前甲状腺素原(iPTH)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1,25-(OH)_2D_3及骨密度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BAP,TRACP及iPTH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5-(OH)_2D_3及骨密度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BAP,TRACP及iPTH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D_3能够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Pred激素治疗期间NBAP,TRACP,iPTH水平,提高1,25-(OH)2D3、骨密度,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