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王莉  伍亚民  刘媛  南国新  龙在云 《生物磁学》2011,(12):2263-2265,2320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浓度和干预时间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PA(0.1、0.3、0.5、0.75和1.0mmol/L)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NB培养基组做对照,分别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后3天、7天、10天和14天用免疫荧光双标鉴定并计数微管蛋白-Ⅲ(β-tubllin III)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时相点组间比较,3天时各组中神经元分化比例无显著差异;7天时不同浓度VPA组与对照组分化神经元比例开始呈现差异;10天时这种差异继续增大,0.75 mmol/L VPA组中神经元比例为82.15±0.93%;14天时保持这种差异;但各时相点1.0 mmol/L VPA组与0.75 mmol/L VPA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发现,3-10天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显著增加,但14天时神经元分化的比例较10天无显著变化。结论:0.75mmol/L VPA在10天时促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闯入性记忆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应激障碍主要以记忆紊乱为临床表现,其中闯入性记忆是其最显著特征.本文就闯入性记忆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着重从前额叶、海马和杏仁核、神经环路来探讨创伤应激对脑认知功能的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浓度和干预时间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PA(0.1、0.3、0.5、0.75和1.0mmol/L)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NB培养基组做对照,分别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后3天、7天、10天和14天用免疫荧光双标鉴定并计数微管蛋白-Ⅲ(β-tubllin III)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时相点组间比较,3天时各组中神经元分化比例无显著差异;7天时不同浓度VPA组与对照组分化神经元比例开始呈现差异;10天时这种差异继续增大,0.75 mmol/L VPA组中神经元比例为82.15±0.93%;14天时保持这种差异;但各时相点1.0 mmol/L VPA组与0.75 mmol/L VPA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发现,3-10天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显著增加,但14天时神经元分化的比例较10天无显著变化。结论:0.75mmol/L VPA在10天时促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4.
Gao J  Sui JF  Zhu ZR  Chen PH  Wu YM 《生理学报》2005,57(2):181-187
实验采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采集豚鼠海马神经元放电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峰峰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以研究麻醉和清醒状态海马锥体细胞自发放电线性和非线性特点。实验建立了豚鼠海马锥体细胞与中间神经元电生理鉴别标准;麻醉和清醒状态下豚鼠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时程、复杂度等无显著区别;麻醉组豚鼠海马锥体细胞ISI序列的复杂度小于清醒组,锥体细胞分型和ISI变异度等表现不同。实验表明,麻醉和清醒状态下豚鼠海马锥体细胞自发放电呈不同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传统和非线性研究手段的结合,可能较全面地反映海马锥体细胞自发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