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多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4(LGR4)与胃癌患者腹腔镜D2根治术(LD2RS)预后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21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血清PG、LGR4含量,调查患者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的血清PGⅠ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LGR4、PG 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154.98±19.4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8.62±15.83 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1±0.29 d;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9±0.16 d;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3±0.1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28±0.29 d。术后14 d发生并发症24例,占比11.4 %。胃癌组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平均随访时间为17.38±2.15个月,预后发生转移23例,占比11.0 %;复发14例,占比6.7 %。Spearsman分析显示胃癌患者预后转移、复发与血清PGⅠ、PGⅡ、LGR4含量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PGⅠ、PGⅡ、LGR4为导致患者预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微创性,但是预后复发率与转移率依然比较高,血清PG、LGR4与胃癌患者腹腔镜D2根治术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预后复发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III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G-CSF、ADPN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变化,将入组患者按照肠道菌群情况分为肠道正常组(n=80)、菌群失调I度组(n=90)、菌群失调II度组(n=50),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CSF、ADPN水平的影响,最后评估血清G-CSF、ADPN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后入组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2)治疗后菌群正常组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明显低于菌群失调I度组,菌群失调I度组明显低于菌群失调II度组,各组间血清G-CSF、ADPN水平有差异(P<0.05);(3)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存在差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越严重,其肠球菌数量越高,乳杆菌数量越低(P<0.05);(4)血清G-CSF、ADPN水平与乳杆菌数量呈现负相关(r=-0.872、-0.781,P<0.05),与肠球菌数量呈现正相关(r=0.772、0.819,P<0.05)。结论:Ⅲ期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联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可以显著降低其血清G-CSF、ADPN水平,且其降低程度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相关,提示可以考虑将调节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作为降低患者化疗后炎性反应措施之一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Bacon术,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状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4 d的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切口出血、尿潴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 %,低于对照组的30.8 %(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William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肛门排便Wexner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机能、社会职能、症状体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联合预防性介入对降低肝癌复发率及提高个体生存率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癌患者,单纯接受根治术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根治术后6个月内应用预防性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全部病例实施最多48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肝癌复发率、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接受介入治疗时间分为A组(1个月内接受介入治疗)、B组(1-2个月接受介入治疗)、C组(2-3个月接受介入治疗)、D组(3-6个月接受介入治疗)4个亚组,对比各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最后分析影响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2)术后2个月内接受预防性介入治疗的A、B亚组患者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C、D两组(P0.05);(3)包膜不完整、肿瘤直径≥5 cm、合并肝硬化与肝癌复发有相关性(P0.05),将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直径、肝硬化3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显示肿瘤包膜是否完整与合并肝硬化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应用介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其生存率,且术后1-2个月实施介入治疗效果最好,包膜不完整、合并肝硬化是导致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