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检测法分析茶树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栓测技术应用于茶树SSR标记分析.该方法采用三引物PCR扩增SSR位点,三引物即在5'端加有M13尾巴序列(5'-CACGACGTTGTAAAACGAC-3')的特异正向引物、特异反向引物及带有荧光标记的通用型M13引物:为了运用四色荧光检测系统使通过一次毛细管电泳能同时检测3个以上的SSR位点,采用蓝、绿、黑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对3个M13引物进行标记. 应用该方法对42个茶树品种(系)的16个SSR位点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简便、可靠、低成本及高通量的优点;且随着所分析SSR位点数的增加,降低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采用建立的方法,还筛选获得了11个多态性丰富的可应用于茶树遗传研究的SSR标记.  相似文献   
2.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适  龚雪  刘仲华  黄浩  黄建安 《菌物学报》2014,33(3):713-718
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黑毛茶为原料,比较了"发花"前后各品质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发花"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减少16.75%,黄酮类物质减少5.65%,水溶性蛋白减少22.77%,可溶性糖减少10.73%,水浸出物变化不明显。采用HPLC方法对"发花"前后黑毛茶中的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有机酸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发花"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减少达88.62%,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的下降最为剧烈;生物碱"发花"后呈上升的趋势,咖啡碱的含量提高8.55%,可可碱提高11.76%;儿茶素类成分总量下降,其中没食子酸和简单儿茶素"发花"后含量升高,其他酯型儿茶素降低;主要的有机酸类成分总含量下降,苹果酸下降迅速,琥珀酸的含量上升到发酵前的8.42倍,研究结果为科学阐述"发花"对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及其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CTAB法提取皱边石杉叶片的基因组总DNA,对DNA储存于4℃的TE缓冲溶液与65℃水浴促溶2种实验处理进行为期30d的稳定性对比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保存于4℃的TE缓冲溶液中与65℃进行2~3次水浴促进DNA溶解释放处理的DNA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变化。结果:保存于4℃TE缓冲溶液中的DNA样品非常稳定;65℃水浴促进了DNA从包裹的多糖中溶解释放,但2~3次水浴使大片段的DNA降解。结论:DNA保存在TE缓冲溶液中非常稳定;65℃水浴尽管可提高DNA的提取量,但会使DNA发生降解。因此,一般情况下对DNA不要进行水浴促溶。  相似文献   
4.
肥胖是备受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机体营养代谢失衡和脂肪积累。多项研究表明茶及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降脂减肥、改善代谢、保护肝脏、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本综述总结十年来有关茶及其多酚类化合物调节肥胖及并存症的研究,归纳出调节机理,主要包括调节食欲、减少能量摄入、促进脂质代谢和产热、抑制脂质生成和积累、调节肠道微生物、介导炎症及免疫反应。本综述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茶叶功能成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有利于茶产品开发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