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是我国特有的雉类,仅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西部。2007和2008年在甘肃南部林区对蓝马鸡巢址进行了研究。在发现的12个蓝马鸡巢中,4巢(33.3%)在乔木下,4巢(33.3%)在岩石上或者岩洞内,2巢(16.7%)在枯枝下,2巢(16.7%)在灌丛下。U检验和T检验表明,坡位、坡度、灌木高度、灌木数量、灌木盖度、0.5m植被盖度、1.0m植被盖度、2.0m植被盖度、干扰度等9个生态因子在巢址(n=12)与对照样方(n=24)中存在显著差异。对13个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高坡位、高林下植被盖度及低干扰度是蓝马鸡巢址优先选择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配对期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雌性取食行为比例最高(53.23%±2.19%),其次为移动、警戒、休息、其他行为、站立.在共有行为中,雄性警戒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1),而取食(P<0.05)和其他行为(P<0.01)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在配对期雌、雄个体始终保持较近距离(2.59 m±0.07 m,n=535),雌性觅食效率显著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3.
鱼类免疫因子的母体传递及其对子代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母源性免疫即母体传递给子代的免疫力。动物在个体发育早期不具备或仅具备极其有限的免疫应答能力,它们主要依靠母源性免疫来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研究表明, 哺乳动物在出生前可以把抗体直接传递给胚胎。    相似文献   
4.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卵平均大小为(56.64±1.75) mm×(41.88±0.98) mm.卵体积为(50.39±2.64) cm3,卵重为(54.97±2.87) g.在4个繁殖巢中,只有1个巢成功孵化.营巢失败原因有人为干扰和天敌破坏.  相似文献   
5.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冬季昼间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群体昼间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取食比例最高(40.62%),其次是休息(28.01%)、移动(19.17%)、警戒行为(12.55%)。在不同生境下,移动(χ2=13.994,df=3,P0.01)和休息(χ2=15.899,df=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取食和警戒在各生境中无明显差异。在昼间行为节律上,蓝马鸡取食高峰出现在9:00~11:00时和15:00~17:00时,移动行为高峰出现在9:00~10:00时和18:00~19:00时,休息行为高峰出现在11:00~13:00时。在农田生境下,觅食与警戒比例较高,在溪流带和灌丛生境下,休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