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体对网箱养鳜的承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浮桥河水库氮、磷含量 ,确定磷为水体营养物的限制性因子 ;根据水库的中 -富营养化现状 ,确定磷浓度 0 .0 6 6mg/ L——水库中游的磷浓度为水体允许的最高磷浓度 ;结合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 ,在 Dillon- Rigle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水体的有效库容系数、营养水平、养殖强度和养殖对象等参数的动态模型 ,并由此模型计算出浮桥河水库的网箱养殖容量 :单一养殖鳜鱼时为 1.6 0‰ ,单一养殖建鲤时为 0 .2 1‰ ;配套养殖时 ,鳜鱼为 0 .31‰ ,建鲤为 0 .2 1‰ ,总容量为 0 .5 2‰ ;对水体网箱容量的磷限制性标准的制定进行了讨论 ,在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体环境调控措施 ,并建议养殖水体以食鱼性网箱养殖为主 ,饵料鱼网箱为辅。  相似文献   
2.
湖北四湖泊营养类型与轮虫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湖北梁子湖水系不同营养类型(中营养型、富营养型)4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周年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营养类型湖泊的轮虫种类组成、分布、优势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轮虫的种类数、物种多样性与营养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轮虫密度大体上随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大,富营养化引起轮虫空间异质性降低,受污染湖泊与非污染湖泊轮虫种类数、寡污性种类数及分布差异尤为明显。用多样性指数评价湖泊营养状态与TLIc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3.
长薄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99年5月,作者首次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长薄鳅的受精卵,并对其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卵膜无粘性,吸水后卵周间隙明显膨胀扩大,卵膜径3.67-4.00 mm,平均3.79mm,属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26个时期,初孵仔鱼长5.0mm左右,通体透明无色素。  相似文献   
4.
曾强  韩德举 《四川动物》1992,11(3):25-28
白龙江是嘉陵江干流上游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甘肃、四川边境岷山北麓的郎木寺。干流流经甘肃的迭部、舟曲、武都、文县和四川的青川、广元等县、市,于昭化汇入嘉陵江,全长576公里。白龙江从武都至昭化为中下游,长200公里。随着白龙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将在于流的沙川坝至昭化河段的苗家坝、碧口、麒麟寺、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匙吻鲟及其渔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鱼类全世界仅有两个种,一个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另一个为我国所特有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匙吻鲟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十分迅速,既可以游钓,也可以进行商业捕捞,其卵和肉都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养殖与非养殖型大型水库间浮游甲壳动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群落结构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现存量等方面比较了两座地理位置接近、营养水平相当的养殖型与非养殖型大型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结果表明:栖息环境的不同以及鲢、鳙的摄食引起两座水库各区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的差别。鲢、鳙对浮游甲壳动物尤其是枝角类的摄食压力在7月和10月表现明显。鲢、鳙的摄食也降低了枝角类的生物多样性,但是对浮游甲壳动物的体长大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仪征—崇明段的肉足虫和纤毛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5月至1990年7月用25号筛娟网对长江仪征-崇明段的肉足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进行采集,共采集到79种,其中肉足类52种,纤毛类27种。数量在0-1200个/升之间,平均为117个/升。由于受到泥沙含量及海水的影响,调查水域的肉足虫和纤毛在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长薄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常见个体0.20-0.40kg,最大个体达30kg.其体两侧及鳍条上具鲜艳夺目的花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作食用鱼养殖的名优经济鱼.然而,近20多年来,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在长江中游已很难捕到此鱼,长江上游的资源也在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长薄鳅仔稚鱼发育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达3.0kg。然而近20多年来,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在长江中游已很难捕到此鱼,长江上游也正面临着生存环境的破坏而资源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鳜和乌鳢最适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体重47.2-540.2g的鳜和45.0-546.2g的乌鳢的最适摄食和生长温度。结果表明,鳜的最大摄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25-35℃之间形成“最适温度平台”,低温(10-25℃)时,乌鳢的最大摄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5-30℃之间形成“最适温度平台”,之后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鳜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快,在25-35℃“最适温度平台”,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受体重和温度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