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翁戎螺(Pleurotomariidae)起源于寒武纪时期,是介于软体动物祖先和现代腹足类之间的过渡类型。目前我国翁戎螺的分类、生态等方面研究不足,为探究翁戎螺的形态分类及食性,以寺町翁戎螺(Bayerotrochus teramachii)、红翁戎螺(Mikadotrochus hirasei)、高腰翁戎螺(M. salmianus)和龙宫翁戎螺(Entemnotrochus rumphii)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其齿舌结构。结果表明,(1)翁戎螺齿舌结构与大多数腹足类具有3种类型的齿舌不同,其齿舌带上具有中央齿、内侧齿、外侧齿、镰状齿、丝状齿和桨状齿6种不同类型的小齿。(2)4种翁戎螺的中央齿均为1枚,内侧齿2或3枚,外侧齿20 ~ 25枚,镰状齿16 ~ 32枚,丝状齿35 ~ 62枚,桨状齿10 ~ 26枚。(3)翁戎螺属(Mikadotrochus)内种类之间齿舌形态的差异较小,进行种间区分需结合其小齿数量,但属间差异较大,中央齿、内侧齿、镰状齿的齿尖和齿基形态都可以进行属间区分。(4)龙宫翁戎螺齿舌带每个横排具有26枚桨状齿,与之前研究具有10枚不同。本研究对翁戎螺镰状齿和丝状齿之间、丝状齿和桨状齿之间的过渡形态进行深入地描述和划分。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翁戎螺的形态分类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