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脑脊液分流术在64例脑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64例脑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临床诊断均有颅内高压,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进行肿瘤切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分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15.6%,部分缓解率为21.8%,病程稳定率为31.3%,病程进展率为31.3%。观察组分别为28.1%、31.3%、25%和15.6%。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进展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两年内复发5例,生存超过三年的17例,生存超过五年的12例。观察组术后两年内复发的2例,生存超过三年的20例,生存超过5年的15例。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情复发率更低,生存指数更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分流术在伴颅内高压或脑积水的脑肿瘤手术中的使用效果显著,后期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提高,临床上可予以更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等渗透剂量的7.5%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TS)和20%甘露醇治疗颅高压的疗效。方法:当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超过20 mm Hg时,一组患者接受了4 m L/kg 7.5%HTS(HTS组,n=27),另外一组患者接受了0.5 g/kg 20%甘露醇(甘露醇组,n=31)的降颅压治疗,两种药物均经深静脉在30 min内快速滴注完成。用药期间,连续监测患者IC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及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记录有效降颅压持续时间、ICP最大降幅及其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6 h抽血查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等。结果:静脉快速滴注7.5%HTS和20%甘露醇后,两者均可有效降低ICP(P0.05)。两组在控制颅高压的有效率、起效时间及ICP降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TS组的作用持续时间要明显长于甘露醇组(P0.05)。两组渗透压较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上升(P0.05)。用药前后,两组MAP、CPP和CVP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渗透剂量的7.5%HTS与20%甘露醇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ICP,两者降颅压效果相当,均可作为治疗颅内高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死亡例数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为17.24±3.52,对照组ADL评分为22.73±5.67,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影响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磷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后24 h内的血磷水平分为低磷血症组(n=23例,血磷0.80 mmol/L)和正常血磷组(n=74例,血磷≥0.80 mmol/L);记录患者入院后28 d的预后情况,按照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磷水平与患者死亡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估血磷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与血磷正常组比较,低磷血症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血压及GCS评分较低、入院APACHEⅡ评分较高,死亡率偏高(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GCS评分低于存活组,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血磷水平及低磷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提示:血磷降低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8d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磷水平(≤0.68 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77.6%。最佳诊断截点为0.68 mmol/L。结论:血磷水平降低可能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磷水平对评估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