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对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细胞形态及细胞在顶盖不同层次间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习性动物视觉结构之间的差异.用尼氏(Nissl)染色法进行顶盖组织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进行顶盖注射,测量和记录顶盖细胞的面积、形态及树突走向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动物顶盖层次间的投射方式及细胞在各层次的比较存在相似之处,而中国石龙子顶盖C层细胞面积显著大于蛤蚧,其S层细胞树突分枝比蛤蚧的要广泛,而且这两种动物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顶盖细胞所占比例在顶盖内部三层间也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的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蛤蚧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issl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追踪标记技术,研究蛤蚧(Gekko gecko)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Nissl染色显示,蛤蚧豆状核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由背内侧细胞密集部和腹外侧细胞稀疏部组成。将HRP注射于顶盖前端,结果豆状核背内侧部和腹外侧部分别接受同侧顶盖前端脑室内、外侧纤维的传入,核内标记有浓密的神经丛和大量纤维末梢,并在该核腹外侧部及其邻近区域发现少量大胞体标记细胞。推测豆状核腹外侧部的大胞体细胞及其邻近区域的大胞体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且该核可能形成离顶盖通路和副视系统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