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于春冬  陈佳红  于静  丁伟  张迪 《生物磁学》2011,(12):2295-2297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的孕妇在2001年-2009年间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梅毒测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实验,对青岛地区2001年-2009年门诊收治的39369名孕妇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1年-2009年间青岛地区的孕妇产前感染以HBsAg多见,其次是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4%,0.18%和0.15%,抗-HIV暂未检出。各年间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的孕妇在2001年-2009年间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梅毒测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实验,对青岛地区2001年-2009年门诊收治的39369名孕妇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1年-2009年间青岛地区的孕妇产前感染以HBsAg多见,其次是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4%,0.18%和0.15%,抗-HIV暂未检出。各年间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在检测孕产妇乙肝病毒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正确指导乙肝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方法:用ELISA法和ECL法平行测定孕产妇血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并对ELISA法检测表面抗原为阴性而ECL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DNA。结果:ECL法表面抗原的检出率(9.66%)明显高于ELISA法(6.54%),p〈0.05,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ECL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病毒DNA均为阳性。结论:ECL法测定HBV—M的敏感性比ELISA法高,可以更灵敏的检出低浓度的表面抗原,从而可以更好的指导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但HBcAb阳性率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