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诊疗路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为瘢痕妊娠的孕妇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记录MRI上妊娠囊位置、大小、T1、T2信号强度、妊娠囊类型、妊娠囊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及膀胱的关系,分析MR特征对临床诊疗路径的应用价值。结果:24例妊娠囊均位于子宫下段,为圆形或卵圆形,11例妊娠囊为单纯囊性,12例妊娠囊为混杂包块型,1例因清宫术后行MR,未见明确妊娠囊,仅见子宫下段混杂信号。10例妊娠囊附着处子宫肌厚度不可测量,余14例妊娠囊附着处子宫肌厚度约0.9~5.0 mm,平均2.5±1.1 mm。据此,CSP分型为I型5例,II型7例,III型12例。结论:MRI能较好的评估CSP, 在CSP诊疗路径中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疗法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超声导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变化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超声导入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沉积的效用,能够减轻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心血管医学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挑战,随着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日益增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超声成像作为一种良好的无创、实时检查手段,一直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的首选诊断方法;近30年来超声影像学快速发展,从过去单纯对发生粥样硬化损伤的血管结构进行成像,经过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如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内的结构以及病理过程的显像已成为可能。在本文中,将对近年来超声造影在早期AS疾病的诊治及疗效评价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所致左室、二尖瓣环动力学变化。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测86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前壁心肌梗死49例,下壁心肌梗死37例)和30例正常人的心脏,测量左室参数及二尖瓣环形态参数。结果:IMR组左室EDV、ESV增加,LVEF减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尖瓣环面积及位移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均发生明显左室重构;下壁梗死组PPM-AMP明显延长。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检查,可以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参数检查,这也为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室扭动的变化,探讨其评价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选择本院心脏外科接受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左室射血分数≥50%。排除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另外选择30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正常的人做为对照组,血生化、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同时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2)分别于搭桥术前1-3天、术后早期(7-15)天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进行左心腔超声造影。开启4D模式,获取左室扭动参数,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左心腔造影可以提高设备自动描记的准确性。术前病例组的左室整体扭动幅度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早期左室扭动角度略高于术前,仅中间段增高幅度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后三个月左室扭动逐渐增强,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术后早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左心腔造影可以准确检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左心室扭动的变化。左室扭动可以敏感地反映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