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并利用临床指标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01例住院病人。分别比较年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肾脏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紫癜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与病程(P0.0001)、血压(P0.0001)、蛋白尿(P0.0001)、血肌酐(P0.0001)、纤维蛋白原(P=0.0189)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P0.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P=0.6515)、紫癜出现的次数(P=0.912)、血尿(P=0.0781)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如紫癜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的评价分析可以对肾脏损伤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对肾活检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及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甲状旁腺素1-34(rPTH1-34)诱导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KK1/ERK1/2)表达的变化,分析阿托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Wsitar大鼠心室肌细胞为研究对象,3H-亮氨酸掺入率检测细胞蛋白合成速率,BCA法测定单个细胞蛋白含量,RT-PCR检测心房利钠尿肽mRNA(AN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MKK1、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1.10-7mmol/LrPTH1-34孵育24h可增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和ANPmRNA表达,使p-MKK1及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2.10-5mmol/L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及单细胞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且对正常心肌细胞没有影响(P>0.05)。3.10-5mmol/L阿托伐他汀能抑制p-MKK1、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PTH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可能与抑制MKK1/ERK1/2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是个不可逆的过程,脂质代谢的异常,对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多项实验已经证实,即使在肾病的早期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质及脂类代谢的异常,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联素、瘦素等脂类代谢相关物质发生改变,不仅对血浆脂代谢产生影响,对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结构及功能也会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肾病患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多数有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肾脏的脂毒性加重肾单位的破坏。随着人们对于慢性肾脏病认识的逐渐深入,降脂治疗的普遍应用,人们普遍认为改善血浆中脂类的水平,对于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阳性的血小板、白细胞和微粒的数量及其促凝活性。方法:将45例胃癌患者根据TNM分期分为Ⅰ、Ⅱ、Ⅲ、Ⅳ期,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因子阳性的细胞和微粒数。凝血酶生成实验检测细胞和微粒的凝血活性。结果:胃癌Ⅲ/Ⅳ期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阳性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微粒的数量明显高于胃癌Ⅰ/Ⅱ期和健康对照组。胃癌Ⅲ/Ⅳ期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和微粒的促凝活性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与增加凝血酶的生成速度和生成总量有关。用抗组织因子抗体抑制TF后,细胞和微粒的凝血活性明显下降。然而,使用抗膜连蛋白V抑制PS后,细胞和微粒的凝血活性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是并不明显。此外,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组织因子阳性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微粒的数量。结论:组织阳性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微粒是胃癌Ⅲ/Ⅳ患者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通过抑制TF和凝血酶的生成可能降低胃癌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并利用临床指标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01例住院病人。分别比较年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肾脏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紫癜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与病程(P〈0.0001)、血压(P〈0.0001)、蛋白尿(P〈0.0001)、血肌酐(P〈0.0001)、纤维蛋白原(P=0.0189)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P〈0.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P=0.6515)、紫癜出现的次数(P=0.912)、血尿(P:0.0781)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紫癜性肾炎的I陆床表现及化验指标,如紫癜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的评价分析可以对肾脏损伤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对肾活检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及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及随访,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该条件的人群,并对该人群是否较早进入以透析为主要方式的肾脏替代治疗阶段或是以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以期降低肾脏病致死致残风险。方法:收集2013.1-2018.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AS9.4软件统计数据,所得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者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方差齐时t检验应用于定量资料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时应用Satterthwaite 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体现在多组间比较的应用。卡方检验是组间比较定性资料的一种选择。Pearson分析用来挖掘尿酸与本实验中其他指标的相关可能。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汇总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以24.93%的比例进入透析阶段,比非高尿酸组高了12.04%。死亡结果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构成影响。2)尿酸和胆固醇及血糖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2637 和0.11639。与eGFR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26。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尿酸、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尿潜血、收缩压是CKD的危险因素。以CKD分期为应变量,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包括尿酸、尿蛋白、尿潜血、年龄、BUN、CysC、收缩压、血肌酐、吸烟、饮酒、BMI、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法采用向后法,结果显示,尿蛋白、尿素氮、尿酸是CK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慢性肾脏病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比例更大。2)本研究可以得出尿蛋白、血尿素氮、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